生物医药指的是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盒)、微生态制剂、血液制品及代用品等。近年来,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从地方给予该产业不断的支持。5月21日,上海市《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上海是我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近年来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涌现了一大批重大技术成果和产品,包括重大前沿研究取得新突破、重磅创新产品获批上市、重要创新资源集聚迈上新台阶、重点先行先试改革取得新进展,此外,上海已形成了以张江为核心,以临港新片区等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的“1 5 X”产业发展布局,“张江研发 上海制造”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为了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基础,聚焦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立足构建“研发 临床 制造 应用”全产业链政策体系,《若干意见》提出了29条意见,重点支持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医药装备和材料、新型服务外包等4大产业发展。明确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此次发布的《若干意见》总体特点可以归纳为在6大方面加大支持:在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方面,实施更有力的支持性政策;在促进创新产品研发方面方面,健全更合理便捷的分类支持措施;在促进临床研究转化方面,给予更有效的激励政策;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高产业空间承载能力方面,完善更积极的引导性举措;在推动创新产品使用方面,提供更创新的支持办法;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方面,建立健全更系统全面的支撑服务体系。
同时,上海市药监局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支持服务力度,并通过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质增效扩能行动,推动创新性产品进入国家和本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通道,助推本市研发成果转化,保障药品安全。力争2021年年内实现上海市二类医疗器械首初次注册、许可事项变更、延续注册的技术审评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缩减50%;到2022年底,实现本市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周期从平均10个月左右缩短至6-7个月。
此外,根据国家和上海的整体战略部署,在研判国内外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上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本市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 上一篇:医药行业或掀起新一轮投资浪潮
- 下一篇: 确认!16省带量采购联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