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今年以来,山东、河南、上海、江苏等多地陆续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或药店,患者可在家门口购买到集采药品。
“原先药品采购主要集中在医院,如今,这一政策已扩展至民营医疗机构及药店,进一步增加带量采购的总量,有效扩大了带量采购的覆盖范围,这使更多患者尤其慢病患者能够享受到集采带来的价格优惠。”7月20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 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省份鼓励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参加集采。根据7月15日国家医保局官网的文章,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积极鼓励引导集采药品进药店,创新探索药店参加集采的有效方式,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
从落实情况来看,据国家医保局7月3日发文称,山东省淄博市经过四年实践探索,集采药品已延伸覆盖淄博市679家药店、1767家村卫生室、60家社区服务站、18家民营医院,参与单位集采药品种类平均70种以上,实现全市五区三县全覆盖,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2.6亿余元。
根据7月2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近一年来,安阳市使用集采药品的村卫生室实现了全覆盖,数量由1069家增加到3134家,村卫生室使用集采药品比重从34%提高到98.5%。全市村卫生室使用集采药品数量由35.72万盒提高到253.84万盒,采购金额由184.64万元提高到1330.64万元。
同时,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康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药店目前主要依靠药品销售获利,缺少处方调剂和审核的服务收费。医院通过集采药品实行零差率后,政府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或增设医事服务费来补偿,但药店没有得到类似的政策扶持。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集采药品进药店。”康震说。
7月2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落实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相关情况。发布会上,青岛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采购处处长李浩就市民关心的集采药销售和供应情况进行了解答。
据悉,按照现行政策,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国家、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且公立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包括集采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销售价格就是采购价格,中间没有差价。此外,全市161家零售药店、1702家村卫生室、13家民营医院已参与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且承诺按照零差率或加价15%销售集采药品,市民也可去参与活动的药店、机构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集采药品。
集中带量采购不但要求医疗机构完成采购量,同时也要求中选企业保证供应量。为进一步加强供应保障工作,青岛市医保局依托山东省集采药品耗材供应监测系统,实时对各中选企业的配送率进行监测,对供应不达标企业进行约谈、督导,协调公立医疗机构和生产配送企业之间的供应问题,对医疗机构反馈问题解决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建立台账,做到件件可查询,进一步保障集采中选产品的供应。
若中选企业断供,相关省份的药品招采机构会对断供企业进行失信评级,并在今后的集采等工作中予以惩戒。另外,国家、省医保部门在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时明确了备供企业,当中选企业无法保障供应时,将由备供企业产品进行替代,保证供应。目前,全市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情况良好。
来源:动销药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