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
资讯
我要注册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点新闻
首页-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药品“九龙治水”解决之道: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发布日期:2016-03-18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2310

  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就药价虚高及虚低问题,从医疗机构主动调价、医保控费、生产经营监管及流通秩序等多个方向提出解决建议。“九龙治水”是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药价虚高问题,不是把权力集中到一条龙或者几条龙,而是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此前,3月8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正在进行5个药品价格谈判,且降幅能达到50%以上。有意思的是,两者所提都并非各自职责范围内之事。专家表示,多部委隔空喊话药品定价,并没有进行联动,而是各自为战。

  所谓“九龙治水”,在药品监管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药品出厂价格归属物价局管辖,进入医疗机构的药品招标属于卫计委主管、在药品支付中涉及医保的属于人社部主管;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属于食药监部门监管范畴;流通领域属于商务部主管;药品价格监管问题属于发改委主管、部分还涉及工商总局。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中道理人人都懂;一旦涉及权力,常识却往往得不到尊重。

  为什么药品需要这么多部门来管?当然是因为药品太重要了。人命关天,不得不重视,不得不严管;同时,又因为生病了不得不吃药,所以价格必须亲民。这些年,要求药品降价一直是监管主旋律。名义上的药品价格,事实上已经降过很多次了,以货币表现的某些药价似乎也确有降低,但是,要么很多廉价药品因为降价而死,要么改头换面成新药反而提高了价格。

  在行政与市场的角力中,看上去总是行政先赢,最后却总能被市场扳回,所以公众感觉药价“越降越高”。从这个角度看,真正的问题恐怕就不只是“九龙治水”的效率问题了,而是这种行政化的监管方式本身就大有问题。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药品领域应该同样如此。

  多年前,学者薛兆丰有个有意思的观点:药品的价格高,才导致了药品的生产成本高,才导致了产销环节的臃肿。换言之,药价不由成本决定,而是市场对药品的供应和需求,共同决定了药价。基于此,他认为要降低药价,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增加药物的供应。比如放宽直至解除制药行业的发牌管制,并允许和鼓励开办药品集市,增加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

  无论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但市场供需机制在药价领域,显然同样在发挥作用。对比当下,各种完全行政化的管制,要么限制了供给,要么僵化了需求,自然是用错了药方。比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谁的不采购谁的,几个专家说了算,真正的需求方反而没有置喙余地。试图以招标体制这种行政手段去操控市场,药价不虚高才怪呢。

  想想看,药品批准本身很严,合格的药却不能直接进医院,反而要先通过招投标进目录。这样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不就是私设行政许可吗?多一道门槛,看似多一道监管,实则对企业多一项成本,市场竞争空间被压缩,寻租腐败空间被放大。除了集中招标之外,所谓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不同样如此吗?药品供给被限定,等于是竞争被削弱,价格只会因此更高企。

  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监管因此确有必要,但应该被严格限定在特定范围内,而不能把手伸得太长,一方面在合格证之外增设N道挤进采购目录的行政环节,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红头文件的方式勒令某些药品降价。“九龙治水”是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但解决之道,不是把权力集中到一条龙或者几条龙,而是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有的权力利爪则宜一律砍去。

12条评论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
全部评论
 友情链接
 合作单位

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
客服热线 010-60315260   广告垂询 010-60315260    运营机构:盈时代供应链管理
举报热线:18500294029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邮编:102401    Email: cmsu01@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京ICP备202202948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人才招聘   |   诚挚征稿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