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山东等地推进集采中选产品从公立医院逐渐向药店、诊所、民营医院覆盖,让集采成果惠及更多的慢病、长处方需求人群,参与集采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利好。那么,目前集采药品在药店的销售情况如何,笔者近日走访了某社区药店。
“氨咖黄敏胶囊1元/板,藿香清胃片9元/盒,维C银翘片4.8元/盒,感冒灵颗粒9.9元/盒……”笔者走进小区的一家连锁药店内,店内的集采药品专柜就摆在显眼的位置。
问询:价廉是否质优?
这些药品价格便宜,不禁让笔者想起超市里设置的“临期商品专区”。面对笔者的疑问,店员给予解答:“这个专柜里都是在有效期内、货真价实的药品。”“之所以设置集采药品专柜,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柜子里的药品都是集采中选品种,大部分是仿制药,但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跟原研药差不多。”该店员进一步解释,集采只是挤压了虚高的药品价格水分,并没有降低药品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因此不必有质量担忧。
据笔者了解,2018年以来,我国开展了9批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一批常见病、慢性病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同时,持续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让真正有需要的老百姓用上质优价宜的集采中选药品。集采后,大量中选仿制药进入临床一线,真真切切降低了患者负担。
据该店员介绍,该药店的集采药品专柜分为非处方药专区和处方药专区,“品类丰富,有助消化类、呼吸道类、清热解毒类等200余种药物。”笔者逐一查看发现,除了糖尿病药和高血压药,其余常用药品的医保支付价几乎都在20元以下。该店员表示,本店会员还可以在现有药品价格的基础上再享受优惠。
反响:解决百姓大难题
在与店员交流的过程中,附近小区的居民王阿姨进店购药。只见她二话没说,就直奔集采药品专柜。笔者上前与其搭话,王阿姨表示,药店设置集采药品专柜,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以往只能去医院才能买到的平价药,现在在家门口药店就可以买到。”说话间,王阿姨如数家珍般介绍起自己选的药品,一看就是药店的老顾客了。“如果暂时缺货,药店店员还会记下我的手机号码,到货了就和我联系。这些措施为消费者节省了时间、省去了麻烦,真是方便又实惠!”
送走王阿姨,该店员又跟我聊了起来,其表示,以前消费者在药店购买药品,只有OTC药品能直接结算;集采药品专柜设置后,一部分符合双轨制管理的处方药可以直接备案登记、刷卡结算,此举有效解决了市民购买处方药要先去医院找医生开处方、再到药店配药这个难题。
畅想:可作为引流品种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笔者的购物心得是:如果想买价格便宜的物品,就不得不蹲下身才能看得到——不管是超市还是药店,一般不会把便宜、利润低的物品放到货架醒目处。但是,现在价格便宜的集采药“光明正大”地摆在药店显眼处,显然是与销路分不开的。
据笔者了解,过去,市场上的确有不少既便宜又有效的常用药品,比如半夏糖浆、氨咖黄敏胶囊、维C银翘片等,但这些平价老药常被忽视,在零售药店也难见踪影,利润低的低价药经常断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店店长表示:“作为当地知名的药品流通企业,理应担负起这部分社会责任。下一步,我们准备把集采药品专柜设置以建言献策的方式,请求纳入《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协议》,在其他药房试点的基础上,陆续在其他零售药店增设更多的专柜,并逐步辐射到县(区)、乡镇,最终实现定点零售药店全覆盖。”
该店长进一步透露,民营药店与公立医疗机构不同,药店经营的药品是有一定成本的,“门店需要一定药品差价带来利润,以支撑销售业务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集采药品专柜的存在对药店来说并非坏事,柜上药品销量较大,可以作为药店的引流品种。”
来源:21世纪药店
- 上一篇:数字医疗:买收入模式逐步瓦解
- 下一篇: 医保个账改革趋势及对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