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
资讯
我要注册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点新闻
首页-资讯 - 权威视点 -  权威视点
改革是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布日期:2022-09-21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491

  安徽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渊源,“北华佗,南新安”,古亳州是中国乃至世界四大药材集聚之都。如何从健康中国战略高度,以国家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为导向,不断释放优势和潜能,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去把中医药事业传承好、挖掘好、发展好,我认为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中医药发展出路在改革,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

  在此,我就中医药传承发展动力源于改革,谈几点感想。

  成就辉煌,超越历史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医药事业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卫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集群,成果累累。其中中医药的发展得到了安徽省委的高度重视,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力指导下,近十年来安徽中医药发展有功在目。

  中医药临床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省各市县都建设了较高规格的中医院,一批三级甚至三甲中医院应运而成。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每个乡镇都要建设一所中医院或诊所,让老百姓不出乡镇、县城就能得到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缓解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着力发展中医药重点专科,特色学科,围绕中医专病临床治疗,在疗效上下功夫。要求每个县建设两个中医药特色专科和一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做好健康服务。

  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主线,这些年持续并加强中医药专门人才的培养,改革院校教学、教育模式,强化师承教育,多措并举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力。

  改革调整和强化西学中教育,举办省中西医结合学习班,让更多有志西学中人员获得学习传统中医药的机会,强化其临证思维,丰富其中西医临床知识,使中西医相互融合,在为患者服务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师资队伍的建设得到不断改善,名老中医的选拔、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借助亳州中药之都的影响力和优势,大力发展了中医药事业,特别是中药材产业的升级发展,不论是从饮片加工到制剂生产;不论是企业生产还是商贸流通;不论是传统工艺的传承挖掘,还是中医药文化的延伸和发扬,取得的成绩让国人首肯。

  明确任务,目标导向

  按照中央的部署,安徽在着力发挥“北华佗,南新安”,努力构建和落实中医药系统发展方面,以改革为动力,精心谋划,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2016—2030年)》《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今年第38届药博会就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具体举措。作为中医药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持续发力来实现目标。

  坚持改革,推进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在发展中尚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直接影响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身为中医人,对此提出我的思考与建议。

  人才培养,首在自信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医者第一课就是职业素养、心灵道德品格的培育和熏陶。中医药教育者要加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要把立德树人摆到传承发展的首位,用文化来促使中医药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从内心深处秉持“知彼之苦,若己有之”,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如此方能“知医则知立命”,才能有强大的中医药文化自信,自信而薄发。中医药文化传承五千年,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繁衍生息与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医药传承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不为之自豪。所以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心培育至为重要,当然自信来自于身正,自信来自于临证的疗效。正如司马光曾曰:“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

  改革教育体制机制

  中医药高等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摇篮而随着逐年扩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等多年来一直侧重大课教育,书本教育,学生主要是从课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而且在课程安排方面西医内容学时偏多,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原著、案例教学等方面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中医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脱节,不少长期从事中医课堂教学的老师缺乏中医临床经验,教学的效果欠佳。所以要下功夫探索一条高质量有效的中医药育人方案,制定相关基础理论、经典原著、专业课程的师资经一定程序,拥有临床资质和临床诊疗的机会。首先强大师资队伍,建立高素质同时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教师团队,潜心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强烈中医临床思维,文化认同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特色人才来补教学短板。

  建立国医书院,活态师承教育

  中医药学实践性极强,几千年的传承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是师承家传,活态传承,而书院是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国医书院是传承教育模式,其模式虽属古老,但从今天中医药师承教育要求可说是补中医药教育短板的有效举措。对此,建议以省市中医院来办是最适宜的,如安徽中医药大学早有新安书院。

  坚定正确定位,办好中医院

  近十年来,安徽各级中医院得到跨越式发展,省市两级中医院床位设置都超过千张,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两千张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不仅在数量上力求上升,而关键要在“姓中”上下功夫,要做到“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互补”把中医院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这是符合国情,要求中西医同步发展。如何做到同步,需要运用“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必须坚定自信,在临床上要瞄准自己的优势,在优势病种疗效上下功夫,做到精准发力,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促进中西医结合,这是中医院内涵建设的关键点。要避免“一言结合,特色消失”的状况。要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不能是中药和西药,中医技术和西医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因证制宜、因时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好中医院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中医药行业管理者和全体中医药同仁们要敢于担当,共同努力把中医院办好。

  加强中药生产,做好中药文章

  中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家应该看到《“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已经印发,2025年全国中药师的人才培养是发展中医的重要内涵,因为医药是相联的,缺一不可。从当下中药市场来看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以质量来说,以次充好和加工炮制的问题都要认真解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新的剂型种类繁多,应扩大临床应用,使用范围由国内到国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不过要注重回归中医理论,一旦脱离了中医理论的中医临床可能落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境地。

  中医药界同仁们,让我们在改革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2条评论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
全部评论
 友情链接
 合作单位

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
客服热线 010-60315260   广告垂询 010-60315260    运营机构:盈时代供应链管理
举报热线:18500294029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邮编:102401    Email: cmsu01@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京ICP备202202948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人才招聘   |   诚挚征稿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