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林在安徽亳州成立新公司,准备“进军”安徽?国胜将迎来大参林的挑战……
01大参林出手,瞄准安徽市场
近日,大参林在安徽成立亳州大参林大药房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8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中草药种植等。该公司由大参林、张金贵共同持股。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和讨论。
在大参林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有一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比较吸睛,于是有观点认为,大参林此举是为了拓宽母婴赛道;也有观点认为,之所以选在亳州,且经营范围还有“中草药种植”,是为了保障其参茸滋补药材及中药饮片的低价供应,向“上游”压缩成本。
不管是何种目的,毫无疑问的是,大参林确实释放了“进军”安徽的信号。
此前,大参林在安徽当地并未有过多的涉足,即便财报中提到安徽也属于其药店版图的21个省(市、自治区),但统计药店数量时并未单独统计,而是把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山东、上海等地合并称华东地区,来作为统计单位。
2024年半年报显示,目前大参林在华东地区的门店数量为934家,在安徽的子公司有2023年10月出资850万、持股85%成立的安徽大参林,位于淮南市大通区,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另一家参股连锁是安徽佳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大参林出资380万元,持股比例为19%,在2024年上半年为大参林带来了168万元的入账。
由此可见,大参林在安徽的根基并不深,大多停留在参股的形式,这也符合大参林的拓展模式。
据笔者观察,大参林在区域控制力强劲的华南地区的扩张战略,已经逐渐演变为自建直营店结合加盟店,近年来加盟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反观在华南地区以外的扩张,比如安徽所在的华东地区,大参林采取的是并购(参股)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来扩张直营门店。
一来可以凭借并购或参股连锁的方式,对新开拓或目前相对弱势的区域进行快速切入,从而快速对区域进行补强,如上述所述,大参林对安徽佳百姓的参股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来随着加盟业务的开拓,加盟店带来的配送业务也逐渐成为了华南以外地区新增门店的收入来源,因此大参林出资成立了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子公司——安徽大参林。
02补漏阶段,连锁开始填补空白区域
其实,大参林对于安徽市场的“试探”早有谋划。
2023年12月,为拓展业务范围,大参林准备在安徽开展药品零售药店加盟、并购以及建设区域配送业务,在安徽省开展市场调研,跟当地的医药产业创新协会,省药监局、省医保局都有过会面,了解安徽省的药品零售行业投资环境、药品零售药店加盟政策和医保政策。
可以说,大参林对“进军”安徽已经做了充足准备,但早已布局在此的外来连锁和基础深厚的本土连锁实力也不可小觑。
纵览安徽的药店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还是以本土连锁为主,地区龙头连锁如国胜、丰原等主要分布在合肥、阜阳、蚌埠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少有对外扩张。
其中,安徽国胜是覆盖范围最广、门店数最多的连锁企业,门店数超1000多家,覆盖区域从合肥逐渐扩展至芜湖、亳州、安庆、宣城、淮北等安徽省其他主要城市。近两年还通过收购曼迪新进入了马鞍山;此外,安徽国胜还收购了江苏神华药业、浙江舟山里肯等连锁和药企,将事业版图扩张到江浙地区。
外来连锁方面则有老百姓、高济,两家连锁在安徽的门店数量均已超过1000家,与安徽国胜体量相当。
其中,老百姓自2012年陆续收购多家本土连锁,其中规模最大的安徽百姓缘更是让其快速站稳脚跟,目前的门店主要分布在合肥,后又收购恒舟一家人,在芜湖的门店也有100多家。2023年初,老百姓宣布拟1.24亿元收购与安徽为百姓重组后新公司80%股权,取名为安庆老百姓,因此老百姓在安庆的门店数也有超过120家。
不只是这些早有布局的连锁接连出手,近年来越来越多连锁在安徽频频有动作,透露出对该市场的看好。
比如达嘉维康,近两年开始逐步走出湖南省,向宁夏、海南、山西、安徽等地扩张,有行业人士透露,目前达嘉维康在安徽马鞍山已有零售门店。
另一支新生力量则是漱玉平民,此前在投资者调研会议上谈及对外扩张战略时曾表示,后续将聚焦长江以北的区域扩张,安徽部分城市有可能列入扩张计划内。此外,长期沿着长江水系布局的全亿健康又会否择机进入安徽,同样值得期待。
03“饱和竞争”阶段,没有绝对的“护城河”
仔细观察这些大连锁的动向,我们似乎察觉了一个现象:当前药店市场已进入饱和竞争阶段,逐步从以前固守重点区域的发展策略,转变为“互相交叉、渗透扩张”的趋势,不再局限于某几个重点地区。
还是以安徽为例,华人健康旗下的国胜以安徽为“大本营”,多年的发展积累让其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但自去年华人健康上市后,国胜也加快了对本土地区的并购扩张步伐,比如对马鞍山曼迪新、六安平安的两则收购,以求加大对安徽核心市场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强其区域控制力。
还有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则是上海。
过去,上海药店市场由国大药房、上海第一医药、华氏大药房三分天下,牢牢控制着当地的竞争格局,外来连锁要想进入极其困难。
在有实力闯进“魔都”的连锁名单里,益丰算是较早的一家。上海益丰组建于2008年6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益丰在上海的门店数达970家,其中直营门店411家,加盟门店559家,2023年销售近20亿元。
不仅如此,在2023年上海益丰将总部迁到闵行区的马桥镇之后,还在后方建立智能分拣中心,打造了占地面积30亩的医药园区,每天,各类药品从这里运往上海的各大零售门店。
笔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目前上海的药店市场竞争格局大致为益丰稳坐龙头,门店数970家,国大药房的门店数780家左右,华氏大药房以近500家的体量位居第三,过去那个“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然改变,这“魔都”,终究让益丰闯进去了。
除了较早进入上海的老百姓、益丰之外,大参林、一心堂近年来也在上海动作频频。去年12月,大参林通过收购上海好邻居65%股权的方式加入了“战场”。同年9月,一心堂以不超过 8665 万元收购上海康君阁43 家门店,截至今年上半年,一心堂在上海的门店数为81家。
此外,一心堂还不断推进上海区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为其在上海区域开展药品零售连锁业务奠定药品存储及物流配送基础,进一步提升在上海区域的整体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足见,市场竞争不存在绝对的“护城河”,只有顺势而变,不断进步,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来源:米内零售观察
- 上一篇:走出“动荡”的云南白药,开始招兵买马
- 下一篇: 卖身or自强?传奇生物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