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一条投资主线越发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国粹瑰宝中成药将大踏步迈入高质量创新发展道路。从供给侧看,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的出台将推动中医药向国际化、标准化目标挺进;中成药集采的稳步推进,在整体进度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将给予中医药市场充分托底的稳定感;基药目录调整在即,中药品种有望受益。从支付端分析,受益于政策春风持续加码,医保也将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出台
自2023年7月1日,国家药监局年初发布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将正式执行。该规定对中药研制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加强了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规定明确鼓励用新兴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鼓励将新型生物标志物、替代终点决策等用于中药疗效评价,在此基础上推动中药新药研制创新。国家药监局也表示,新颁布的管理规定是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体现和具体实践,将有力推进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建设。
中成药集采稳步推进
今年3月23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召开中成药联盟采购企业沟通会,会议共计邀请了110家企业,主要议程包括介绍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相关规则、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等。从结果看,本次全国中成药集采价格平均降幅为49.36%,处于合理预期内,与之前几次中成药集采价格平均降幅相当。集采药品规模从将近1亿到24亿不等,最大规模药品为华蟾素,医疗终端2022年销售额达到23.59亿,最小为乐脉,2022年销售额为0.74亿元。价格降幅分布看,最高药品价格降幅76.85%,最低价格降幅为4.62%。整体而言,中成药集采更注重质量而非一味要求价格降幅,所以集采的实施将推动行业重整洗牌、出清并显著利好龙头药企。
基药目录调整在即
2023年5月10日,全国卫生健康药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家卫健委明确基药、儿童药、短缺药是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业界人士认为,新版基药目录将在7、8月出台,数量将扩充至千种左右,而且不少创新药有望纳入基药目录中。该调整将为中药尤其是创新品种、独家品种进目录提供宝贵机会,有益于中药品种入院推广、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完善医保支付政策
与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付费不同,为促进医保支付与治疗结果相挂钩,建立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激励机制,“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应运而生。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并实施多种形式的医保支付政策,如浙江省对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进行差值补偿,是对DRG付费办法的完善;山东省将医保总额向以中医药收入为主的医疗机构倾斜,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辽宁省提出全省统一执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医保自付比例,所以各省市都在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通知要求,从不同层面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
基于上述背景,可以预见国内中医药创新发展将成为2023下半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未来中药有望进入新产品驱动时代,中药创新企业管线价值得以体现。
目前可重点关注的代表性企业及品种如下:
康缘药业——7月12日,康缘药业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3亿元,同比上升21.74%。公司新产品研发进程提速,比如1.1类中药创新药栀黄贴膏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化学药品1类创新药KY0135片和KY1702胶囊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生物药KYS202002A注射液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获得中国和美国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此外公司共有46个药品为中药独家品种,未来产品价值有望持续释放。
济川药业——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叠加新版基药目录政策利好,未来看好儿科中成药发展。济川药业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作为独家品种,目前已进入医保目录。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儿科中成药市场中,2022年有2个产品销售额超过5亿元、10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就有济川药业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桂林三金——公司主要药品包括三金片、桂林西瓜霜、西瓜霜润喉片、西瓜霜清咽含片、眩晕宁片/颗粒、脑脉泰胶囊以及湖南三金旗下的玉叶解毒颗粒、拉莫三嗪片等,其中核心产品三金片和西瓜霜系列是各自领域头部中药品牌。随着中药集采和基药目录调整在即,其核心产品有望进一步强化品牌影响力,产品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资产经营效率也会明显提振。比如,2021年盈利能力净利率超35%,资本回报率ROIC达到34%,表明其品牌中药业务已经从疫情影响中恢复。
羚锐制药——公司作为骨科贴膏剂龙头品牌,深耕OTC域多年。羚锐制药的产品主要覆盖骨科、心脑血管、麻醉科、儿科等多个科室,以中药品种为主,其中骨科类是公司最具优势的领域,2021年骨科类产品营收占比超六成。公司的通络祛痛膏是独家大单品,2021年销量2.9亿贴,也是处方药和OTC双跨品种,纳入国家基药目录和医保乙类目录;还有培元通脑胶囊既是公司胶囊剂收入的主要驱动力,也是独家品种,已纳入国家乙类医保目录。
除上述药企外,康恩贝、以岭药业、天士力、昆药集团、新天药业等中成药企业也值得长期关注。长远来看,随着我国中药审评审批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药创新药有望逐步迈入正轨,迎来高质量发展。伴随今后随着中医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药处方药放量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sina医药
- 上一篇:今年以来,这家医疗器械企业一直在频繁发起合作!
- 下一篇: 铁打的大药企,流水的Bi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