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
资讯
我要注册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点新闻
首页-资讯 - 企业要闻 -  企业要闻
TOP跨国药企中国区
发布日期:2023-09-14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429

当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即美国市场因为《通胀削减法案》而发生巨变时,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就再次凸显出来。对于全球TOP跨国药企而言,架构调整以及人员任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所以往往是慎之又慎。但从去年至今,这些TOP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架构正在密集地发生改变。仅在今年9月第一周,就有诺华、赛诺菲、西安杨森3家公司发布了中国区的人事变动。而在一个多月前,恰是这些跨国药企的财报季。外界很难去揣测财报与人事变动有什么样的关联,但从人事变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即便是诸如这些机构庞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也在试图谋变。在这个求变的过程中,中国策略的分化正在成型。

01 合并,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部门合并,是跨国企业的策略之一。合并两个部门可以改善团队之间的协作,消除孤岛,员工可以共享资源和知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较大的部门可能与供应商或客户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可能会为公司节省成本。

践行这一策略的主要有默沙东、诺华以及赛诺菲。

2023上半年默沙东制药业务总收入261.79亿美元,同比下滑3%。但是默沙东中国区总收入则同比上涨45.01%,为35.81亿美元,占据跨国药企中国“一哥”位置。多年来一直蝉联中国区营收第一的阿斯利康,让位于中国营收暴涨的默沙东。从产品上看,默沙东中国营收的高增速依赖两大“法宝”——肿瘤药Keytruda(K药)和HPV疫苗。

其中,K药虽然未进入医保,但其广泛的适应症以及赠药政策都成为其赢得市场的利器,默沙东还通过“惠民保”来抢占院外政府保险市场。而其HPV疫苗,无论是四价还是九价,都在市场上拥有很好的口碑,且九价目前在中国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无竞争者,加上适应症人群扩展到45岁,产量也同步提升,实现了快速放量并不意外。

从架构上看,这或许也得益于默沙东中国的转型进程。

2022年3月,默沙东中国宣布新设立数据保护官和首席转型官,直接汇报于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据悉,数据保护官职位主要为了处理内外部数据及个人信息,降低数据和数据隐私相关的风险;首席转型官则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领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同时,默沙东中国合并了数字化互动与转型和商业运营部门,成立业务卓越新部门;还将商务运营和大客户管理合并,成立商业卓越新部门。与默沙东一样,诺华也选择将业务合并,不过诺华的合并牵扯面更广,是由全球架构调整所带来的区域调整。2021年4月,诺华全球组织架构调整,将制药和肿瘤两大业务部门整合为创新药物部,并创建两个独立的商业组织,以地理区域分为美国和国际两大商业部门,新的两大部门会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全面负责所有治疗领域。在中国,诺华制药(中国)和诺华肿瘤(中国)也合二为一。2022 年4月,诺华制药(中国)总裁张颖(Ingrid)被任命为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自 2022年6 月1日起生效。2023上半年,诺华销售收入达到265.75亿美元,同比增长8%。诺华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占诺华全球总收入的6.4%。在已经披露中国营收数据的跨国药企中,诺华中国排名第4。相较于2022年的中国业绩排名,超越了赛诺菲,向上跃升1位。而且,据披露,诺华中国Q2的业绩更为亮眼,销售收入8.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诺华中国区创新药物业务同比增长16%。到了今年9月,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Dan Brindle)在加入诺华三年后,选择在2023年9月30日(本月底)正式离开诺华,“追寻一个激动人心的外部机会”。现诺华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张颖在现职之外接任诺华集团中国总裁一职。除了默沙东和诺华以外,赛诺菲也选择进行了部门合并。

2022年3月,赛诺菲宣布进行架构调整,整合中国疫苗业务,将关键客户团队、医院客户团队、业务创新团队、市场运营与优化团队,与业务推广团队整合。2023上半年赛诺菲总营收同比增长4.4%,为221亿美元(201.87亿欧元)。其中中国区收入16.86亿美元(15.40亿欧元),同比下滑4.5%。在跨国药企中国营收中排名中,下滑两位,排名第5。

02 拆分,能更精细化运营?

部门合并也存在潜在的挑战。比如士气下降,甚至人才流失。工作角色和职责也可能出现重叠,导致混乱和效率低下。

因此,对于一些认为部门太过庞大的跨国药企,选择的是另一种策略——部门拆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工作流程。

“宇宙第一大药厂”辉瑞、“肿瘤王者”罗氏制药都是这一策略的践行者。

2023年7月,辉瑞全球对公司研发组织进行重组,重组后肿瘤学部门将成为独立业务单元。同时,也取消了首席开发官职位。

2023年8月底,辉瑞中国疫苗事业部、医院急症事业部、肿瘤事业部迎来大调整。

医院急症事业部由原本按照区域划分、每个区做全产品的模式,拆分为基石产品业务线创新产品业务线。业务线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其中,基石产品业务线包括已经进了或将进带量采购的成熟品种,许德才担任基石产品业务负责人;创新产品业务线包括康新博、思福妥、Paxlovid 这些新品,由古光平担任创新产品北区销售团队负责人,纪莹担任创新产品南区销售团队负责人。

疫苗事业部宣布最新人事任命:2005年加入辉瑞的郝毅凯被任命为辉瑞疫苗事业部北中国区销售负责人;2002年加入辉瑞的施印莉被任命为辉瑞疫苗事业部南中国区销售负责人;金欣庆女士被任命为辉瑞疫苗事业部市场平台负责人。

许德才、古光平、纪莹、郝毅凯、施印莉、金欣庆这几位负责人均在辉瑞任职超十年以上。

肿瘤事业部则下分为中央市场团队区域市场团队泌尿北中国销售团队泌尿南中国销售团队血液北中国创新销售团队血液南中国创新销售团队

将业务进行拆分的还有罗氏制药

自9月1日起,罗氏制药原有的抗感染、神经与罕见病治疗领域医学科学团队将拆分为神经与罕见病治疗领域呼吸与抗感染治疗领域。管理层随之变动。在此之前,罗氏公布上半年业绩——2023上半年罗氏制药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8%,为258.5亿美元(226.81亿瑞士法郎)。其中在中国区的制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为17.15亿美元(15.05亿瑞士法郎),占罗氏全球制药业务收入的6.6%。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部门拆分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快的决策速度,这也可能会导致内部竞争和沟通问题,导致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因为不同的团队可能会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而不是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03 拆分又合并,企业也需要不断试错

对于企业来说,部门拆分更合适?还是部门拆分更有效?这取决于企业特色、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

甚至于,就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企业的部门/业务也呈现分分合合的状态,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寻找合适模式的过程。

比如阿斯利康

2022年2月,阿斯利康中国决定合并呼吸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消化与呼吸雾化事业部,成立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

2023年7月28日,阿斯利康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阿斯利康总收入同比增长4%,为222.95亿美元。其中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一改2022年的下滑(-4%),实现同比增长7%,为30.43亿美元,约占阿斯利康总收入比重的14%。但因为不敌默沙东的高增长,错失跨国药企中国老大之位。

2023年8月,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将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正式拆分为两大事业部:呼吸吸入和生物制剂事业部;呼吸雾化、消化、疫苗和免疫疗法、自体免疫事业部。

在全球变局时刻,如何才能做好中国市场?

在这个问题上,跨国药企都在追寻自己的答案,无论是拆分还是合并,都需要时间来“发酵”。

但显然,中国市场上,已经不是一个“随便做做就能出业绩”的市场,各大药企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在日益增长,这不仅体现在频繁的架构以及人员变动上,也体现在一些新增的中国职位上。

比如,在这个9月,赛诺菲中国迎来三个新的全球管理职位——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中国研发负责人、中国制造与供应链负责人。

赛诺菲也特意强调了其全新的中国雄心,“在2030年成为中国领先的跨国医药健康企业”。跨国企业中国区频繁变动的背景是,近几年,国家在医药层面作出的改革政策,已经超过了之前数十年的变化。在医保谈判压价和国家集采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加上疫情,整体加剧了整个行业的挑战和寒意。

跨国药企选择合并或拆分,亦或是变革组织架构,其核心就是为了资源再分配,帮助企业实现中国市场业务增长;而且MNC的这种变化,扩张与收缩,进与退,皆是周期的产物,反复出现;下一个周期,会出现什么样精彩的剧情,值得期待。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12条评论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
全部评论
 友情链接
 合作单位

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
客服热线 010-60315260   广告垂询 010-60315260    运营机构:盈时代供应链管理
举报热线:18500294029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邮编:102401    Email: cmsu01@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京ICP备202202948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人才招聘   |   诚挚征稿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