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省份提速药店“零差价”政策落地实施,利润空间极度承压之下,药店该往何处去?
01
海南省门诊统筹药店实施“零差价卖药”
2月18日,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平台发布《关于海南省定点零售药店网上采购交易相关流程的通知》,推动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实现医保报销药品采购与交易一体化。
《通知》指出,根据海南省医保局《关于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定点零售药店在海南医保服务平台完成注册后,可在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平台进行采购交易。
根据《通知》中关于“定点零售药店采购流程操作说明”,定点零售药店在海南医保服务平台完成注册后,需按照一系列步骤进行采购流程操作。
首先,药店需注册单位账号并登录系统,完成定点零售药店角色认证。通过认证后,药店将进入招采子系统,在药品/耗材交易结算模块进行采购操作。药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挂网目录中选择所需采购产品,并添加至院内目录。同时,药店还需选择配送企业,并在库房管理中维护收货地址。完成这些步骤后,药店即可创建采购计划,审核并发送给配送企业。待收到货后,药店需在收货管理中确认收货,至此采购流程即告完成。
海南省医保局在2023年6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中强调,要完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的配套政策。根据政策规定,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有挂网的药品,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定点零售药店需按不高于平台挂网价格销售,并积极参与集采药品线上采购。对于采购平台同通用名、同剂型没有挂网的药品,药店可实行线下采购,销售价格自行制定,但药店需及时向采购平台上传药品“进销存”数据及采购价格。
重要的是,出售医保报销药品的药店必须遵守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标准。这一举措意味着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定价将与公立医院的标准保持一致。
同时,海南省还将逐步推进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中建立奖补机制,根据销售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贴。
02
“零差价卖药”,定点药店必须面对的行业大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带量采购药品进药店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医保定点药店参与到以“零差价”的方式销售集采常用药的政策中来。
搜药了解到,除海南外,浙江、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集采药品进药店工作,其中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金华市作为浙江省首个推进的地级市,充分发挥政府“搭平台、促对接、保供应、强服务”作用,大力推进集采药品进药店,实现公开进货价、公开销售价、公开药品目录、公开专柜销售的“四公开”模式,药品平均降价超50%。截至2023年8月,该市已有102家药店报名参与国家带量采购药品进药店工作。
2023年7月份内蒙古医保局发布公告称,全区“集采药品进药店”启动仪式在乌海市举行。此次工作将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确定4家连锁药店的81个门店为集采药品定点药店,确保集采药品进药店“零差价”销售。
内蒙古自治区不仅在试点城市开展了集采药品进药店工作,还有计划将其扩大到全区范围。
据内蒙古日报消息,集采药品定点药店均按照“五统一”建设标准,即统一挂牌管理、统一设置专柜、统一明码标价、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监督检查。门口悬挂统一的标志标牌,各集采定点药店均要求设立集采药品销售专柜,对销售专柜的集采药品名称、销售价格等信息全面公示,确保集采药品进药店“零差价”销售。
早在2021年,山东省医保局就在淄博试点开展了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将集采药品落地主体由公立医疗机构向零售药店、村卫生室、民营医院和线上平台延伸,滨州、临沂、泰安先后跟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3年8月,山东又开启了涉及8488家零售药店、11314家村卫生室的首批“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随后,省内多地医保局公布了“销售集采药品药店”名单,要求药店“零差价”售卖集采药。
事实上,2021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在“改革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一章中,提出了“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
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支持定点零售药店通过省级医药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鼓励自愿参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倡导参考省级医药采购平台价格销售医保药品。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各地均在不断完善自己的集采制度和规则,这也预示着未来药店“零差价卖药”将全面普及。
03
“零差价”驱动药店向多元化、专业化转型
药店卖药,靠利润赚钱,这是千年年来药店生存的根本。而“零差价卖药”政策的实施,显然对药店传统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去年5月份,在湖北省医保局召开的门诊统筹定点药店调研座谈会上,以老百姓大药房、国控国大药房、益丰大药房、普仁互联网医院等6家代表企业一口气吐露了5大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提到“定点药店参与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后,部分药品按照挂网价负毛利销售导致药店利润过低,影响持续经营”。
关于门诊统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药店亏本卖药问题,很早就有药店人在网上反馈“一个月统筹卖的钱还不够药师费、软件费、处方费,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某药店负责人表示:“如果门诊统筹全部落地在药店。我们的产品加价率只有15个点,本身这15个点不能养活一个药店的人工成本。我们的企业人工成本至少占到12%-13%,房租成本也基本上占到10%-12%。这两个成本已经到了25个点,怎么养活药店?”
从政策层面而言,药店实施“零差价卖药”是一项惠民利民的举措,能够让大众享受到更加方便、质优、价宜的用药服务。医保服务利民、便利化是大势所趋,并且势不可挡。
尽管“零差价卖药”压缩了药店的利润空间,但也应看到其带来的利好一面。其实,药店通过销售集采药品和国谈药品,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变相带来营收。药店销售“零差价”药品还可以借助集采药品和国谈药品的引流效应,促进其他非集采药品和非医保药品的销售。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药店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药店连锁率从2011年的34.7%飙升至2022年的57.8%,连锁药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变化背后,是药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双重驱动力。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倒逼药店必须转变经营思路,摆脱过去靠卖药赚取差价的单纯销售模式,从而转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道路。
多元化经营已被实践证明,是药店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有效途径。一些头部连锁药店企业已经在多元化经营方面有了新的动作。他们不仅卖药,还卖咖啡、蛋糕、彩票,甚至还提供盲人按摩、生发护发等服务。这些跨界合作的案例,体现了药店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敏感度。
- 上一篇:3月1日起,这些医药新规开始施行!
- 下一篇: 《山东省药品质量抽检通告发布管理规定》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