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城镇医保收支增速持续高于中国GDP和财政收入,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后,支出增速逐步下降,但是仍然是财政收入增速的2倍以上。
健康医药产业迎“风口”
在人口老龄化、医保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等主题的推动下,医药行业的整体景气度持续提高,成为长期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热点。
“健康中国”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也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被重点提及,规划提出“健康中国”的建设将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等8个方面推进。
其中,深化医改的政策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对产业发展和投资方向的指引作用不可忽视。由此可见,医疗健康产业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下一个投资风口。
据2014年数据,我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7%;2014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总资产达到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17%;行业利润总额为2,322.20亿元,同比增幅为12.09%。201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规模总资产达到22424.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7%。
2016年在医保控费、支付方式改革的主流趋势下,医药行业仍然会有增长。
两票制加速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
最近,三明医改的很多有益经验获得高层认可,多项措施将被推广试点,其中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26日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优化药品购销秩序,压缩流通环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积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两票制”经过推广试点后最终将向全国普及,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的利润是肯定的,关键是究竟动了谁的蛋糕?
我们认为医药批发行业不仅不会损失利润,反而会受益。“两票制”之前,药品和耗材从生产企业到医院和药店要经过多层代理,假设成本价为10元钱的药品到了最后患者手中可能就是24元,其中药品批发企业(负责流通配送)拿走了2元钱,次级代理(负责营销推广,如医药代表)拿走了4元钱,医生以各种形式(你懂的)拿走了4元钱,医院加价20%即4元钱,所以导致了药价虚高。医改实行“两票制”以后,医院取消加价,医生部分的利益被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所填补,次级代理被取消,10元成本价的药品到了患者手中可能只需要13元,药品批发企业可以赚到3元钱的毛利润,反而比原先更多,当然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加到位,比如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服务、药房托管等增值服务。
“两票制”的推广依赖于药品价格的透明度提升,医保招标的各种改革尝试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在此不做过多讨论。2015年我国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为1.38万亿元,医疗器械销售收入约2200亿元,药械合计大概为1.6万亿元。流通领域集中度提升将使得中大型公司获取更多利润,因此我们看好医药领域今后的表现,尤其是从区域向全国扩张的企业。
医药投资看品种
什么是好品种?
所谓好品种,一般也称为重磅品种、重磅炸弹或大品种。我们觉得好的医药品种,至少应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安全性强,疗效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正规药品,不安全,没疗效,肯定会被市场淘汰的。
第二,药品适应症必须是大病种,小病种市场容量小。这里列出了几个领域,供参考,心血管、肿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第三个条件,竞争比较少。最好是独家品种,有专利或行政保护,或首仿国外的重磅原研药。
第四,较高的价格,高价对应高毛利,高毛利才有跟医生/渠道的运作空间,容易产生渠道的利益粘性。
国家在创新创业的战略背景下,提出了“健康中国”的计划,给了生物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创业的生物医药企业、创业者和行业投资人很大的执行和想象空间。资本层面上,各种类型的钱都在快速聚焦生物医药行业。
- 上一篇:山东省药监局警示:6家药企被拉黑!
- 下一篇: 新药研发需求加速释放 医药外包产业迎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