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互联网模式进入考验期
发布日期:2016-08-10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2018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分别通知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受此影响,天猫、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医药售卖业务被纷纷叫停。
在“互联网 ”方兴未艾的今天,是否所有行业都能乘上网络时代的东风?有关部门对“网售药品”试点的叫停,又对其他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升级带来哪些启示?
据了解,自8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出“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的通知后,国内的第三方医药交易平台都已叫停直接交易,并将消费者需求提交给商家,由商家直接与消费者交易。
叫停第三方网售药品的直接原因是国家食药监总局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已正式结束。这意味着目前所有的第三方药品网售平台将失去官方给予的身份认同,其安全性和公信力也将因此受到质疑。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次关于“网售药品”的叫停并非将医药电商“一棍子打死”。事实上,这次被叫停的仅仅是第三方医药网售平台,已经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实体药店,可以继续通过互联网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药品。因此,对于医药行业的自建电商平台来说,本次叫停的影响不大。
药品事关消费者生命健康,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医药从业者,对于“网售药品”都应该慎之又慎。事实上,自去年底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仅发放526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并且一直没有解禁互联网售卖处方药。这也可以看出官方对于网上售药的谨慎态度。
从长远来看,监管从严对医药行业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为未来的医药互联网行业保驾护航,引导其进一步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药品监管的日益严格,医疗市场“互联网 ”战略的改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