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治理进一步升级,并牵动着产业敏感神经。近一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开展了一系列价格监测工作,药品挂网价格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购药方式日益多元化,消费者对不同渠道药品价格关注度渐增,各大终端渠道药价有望趋同,市场面临新变革。
01 拓宽价格监测方式
4月底,国家医保局在医药价格工作座谈会上提到,要深入研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药品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价格政策措施。发挥零售药店、网络药店等不同渠道价格发现功能,推进治理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引导企业自主合理制定价格。
在业界看来,创新药品价格监测方式方法不断深入,有助于形成药品价格监测治理一盘棋和全国统一药品大市场。
“以前各省挂网价在区域之间相互比价,招采子系统投入使用以后,各省之间再相互比价。负责医院销售的药企只要维护好每个省的挂网价,就可以保持全国价格水平的统一性。”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P委员会副秘书长郑佩认为,“网定店送”的销售模式大多执行的仍是线下实体药店的零售价格,不过,电商平台的“补贴”式促销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不少产品在O2O线上销售的定价有时会略低于线下的销售价格。对线上维价不利的企业来说,存在各省挂网价降价的可能性。
在北京某药企相关负责人看来,药店销售药品的价格与招采价不同。“无论是单体药店还是连锁药店,都有自己的采购渠道。随着价格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会比价,如果发现医院或药店的药价跟线上相差较大,心理上会不平衡。监测价格覆盖到各个终端是对医保基金管理全方位全覆盖的重要举措,未来想在某个终端高价销售的现象将无可遁形。”
02
制定差异化策略
今年初,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各省重点针对“四同药品”,对照全国现有挂网价格进行梳理排查。按照各省要求,所有挂网药品采购限价回归至监测价或以下,各省挂网价格逐步趋同。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再次强调稳步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持续推动挂网价格均衡透明。
一直以来,企业在各大终端均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的价格也有差异。随着药品价格治理向零售药店和网售平台拓宽,各大终端市场将迎来新变革。
南京循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峰认为,药价将趋向一致。“如果零售药店统一挂网价,药店的盈利模式将受到挑战。低毛利将促使药店行业分化,要么转型DTP药店,向专业服务要利润;要么转型平价药店,以集采药为主,承担更多社区药店的功能。对药企来说,应积极调整不同渠道的终端销售价格趋向统一,同时针对不同渠道销售量及销售成本制定差异化策略,以量换价,对药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郑佩则建议:“企业在制定渠道策略阶段就要重视价格制定和维护,特别是以院内销售为主的企业,要优化终端销售价格管理。如果以院外渠道为主,可适当放弃院内销售渠道。”
来源:21世纪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