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的药品从出厂到医院终端,中间加价很多,几毛钱的药品,医院开出就是数十元,最终形成了对医保,对公众不正常的负担。这块虚高部分的利益,药企医院都有份,不正当利益最严重的是流通领域。有专家指出:光靠取消医院加成来破除以药养医,作用有限。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有专家指出,现在医院以药补医,医院和药企实现了利益捆绑。医院用药可以拿到15%的加成,这是个强化逐利的机制,多开药多得,少开药少得,再倡导“公益性方向”也无济于事。药企的利益也在医院多用药、用贵药。两者一拍即合,患者的“看病贵”问题便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医保资金再充裕,也补不上这个窟窿。
药品流通领域里虚高的部分,有医生的“灰色收入”,医生存在背后利益驱动的话,医生的行为很难改变,只有切实强化制度监管,才能破除这条灰色利益链。
➤背景
我国医疗费用年均增2成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为7083亿元,比2009年增加4218亿元,年均增长近两成,医保基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多省份统筹基金结存偏离“满足6至9个月支付需求”的红线。
人均医疗费,是直接能够反映民生负担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如果说人均工资是“收入”项,则人均医疗费就是重要的“支出”项。人均医疗费高,则民生负担重、幸福指数低。客观来说,即便对于北京上海这些月平均工资超过6000元的大城市白领而言,人均医疗费7083元意味着每年超过一个月工资都将用来看病。对参保职工而言,这部分费用多半通过医保报销,但这仍然不能让人感觉到轻松。
人均医疗费,带给人的痛苦远远不止是这一个数字。更让人心生恐惧的是,人均医疗费用每年都呈现出上涨趋势,而且,从2009年以来,每年的上涨比例都接近2成。这一上涨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更远远超过了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发力,则医疗费对于民生幸福的掠夺将可能持续增多。
增加民生负担,只是一个方面。医疗费的连年上涨还加重了整个社会医保基金的负担,如此下去,医保制度也可能会像公众担心的那样彻底达到“医保不保”的境地。
有专家认为,医院、医疗企业以及整个产业上的多个链条,是不是完全摆脱了逐利的本质,如果政府对医生拿回扣、医院追逐营业额的现象不管不顾,则国家医改永远谈不上成功。
➤观点
破除以药养医 应取消药品加成
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表示,这次医改的重点任务就是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破除以药养医的突破口首先是取消药品加成。
应亚珍指出,药品加成政策在曾经医药流通环节是很规范的历史背景下,药品加成政策是弥补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不够的政策而出台的;但是放在现实情况下来看,因为现在的药品流通领域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东西,再加上医院内部的分配导向,因为药品有加成,必然用贵药,用药多,这样就导致了非正向的激励。
应亚珍认为,药品加成的最根本危害在于扭曲了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整个全社会来说,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仅仅取消药品加成还是不够的,最终要实现用药的量价齐下,还要通过招采机制,通过价格谈判,医保的价格谈判等方式,把流通领域的价格水分挤出来,就没有各种不正当行为资源的源头了。降低药品的量和价,药品费用就下来了。
关于如何进行监督的问题,应亚珍认为,只有监管机制完善了,才能解决机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监管才会管用。很多医院以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都会对公立医院用药处方行为进行动态的监测,有些医院内部会把医生的处方用药进行排名,排在前十位的,在医院进行公布,甚至质疑医生用药异常的,这个药品要暂时停供。首先要把机制设计严密,消除经济利益的驱动,消除负向激励。
➤声音
医院改革:关键在于重塑利益链
经济学上有种说法叫“路径依赖”,一种长期运行的机制,会形成既得利益约束,这会导致机制的自我强化,如同物理学上的惯性一样,让人轻易走不出来。
以药补医,让医院和药企实现了利益捆绑。医院用药可以拿到15%的加成,用得越多,当然得到的越多。这谁都能想明白。这是个强化逐利的机制,多开药多得,少开药少得,再倡导“公益性方向”也无济于事。药企的利益也在医院多用药、用贵药。两者一拍即合,患者的“看病贵”问题便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医保池子里资金再充裕,也补不上这个窟窿。
以药补医,也从利益上绑架了医生。只有“用够”药,加成才会多,医院的“利润”才能上去,医生的收入、福利又系于此,即便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置于这样的利益框架中,他能怎么选择?小病大治、大处方、重复检查,甚至老汉住院检查子宫的奇葩事件,其实根源都在这套利益设置上。
破除以药补医,核心就是要用健全的法律制度,形成新的健康的利益格局。不让靠药吃药,那医院吃什么?新的筹资机制跟不上是不行的;医生的劳累程度这么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却畸低,拿手术刀的比不上拎水果刀的,不调整也是不行的。新路,就是要整合资源,合理安排各方利益,形成新的激励和约束。不靠多开药而靠优质医疗服务来改善运营,恐怕是最理想的状态。医改目标能否实现,医院医生能否光明正大地合理提高收入,关键就在形成新的路径依赖,重塑利益链条上。
- 上一篇:药品储运舞台剧,舞出你的精彩!
- 下一篇: 仓储技术创新还是这里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