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医药行业的广阔版图中,三终端市场曾被视为药企与医药代表的一片蓝海。然而,近年来,这片领域却逐渐显露出其复杂性与挑战性,让不少从业者深感“三终端越来越难做”。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六大原因,并尝试为行业同仁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一、临床反腐风暴下的转型洪流
近年来,医疗领域的反腐力度持续加大,一场场“清风行动”让不少医药代表失去了原有的职业舞台。面对突如其来的职业危机,大量医药代表不得不另谋出路,其中,三终端渠道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选择。这一波转型潮,无疑加剧了三终端市场的竞争态势,让原本就拥挤的市场更加拥挤。
二、集采与统筹的双重挤压
随着国家药品集中采购(集采)和医保统筹政策的深入实施,许多药企的产品因未能中标而失去了公立医院市场的份额。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些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三终端市场。一时间,大量临床掉标的产品涌入三终端,市场竞争迅速升温,价格战愈演愈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得不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被压缩等难题。
三、终端诊所的理性选择与消费疲态
随着信息的日益透明和患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终端诊所在选择药品时更加理性和挑剔。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已难以吸引客户和代理商的目光。同时,传统的营销手段如学术推送等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客户对此类活动产生了反感和疲惫情绪。如何为产品赋能,提升其在终端诊所的竞争力,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四、行业内的“窜货”乱象与控销挑战
在行业内部,一些专业的串货团队和平台利用其灵活性和资源优势,频繁进行跨区域、跨渠道的药品流通。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传统控销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有效管控货物流向,防止窜货行为的发生,成为企业保障销量和品牌形象的关键。
五、代理商团队的“兼职化”与人才短缺
在三终端市场中,代理商团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情况。然而,现实却是许多代理商团队成员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某一品牌或产品的推广中。老业务员因精力分散而投入不足,新业务员则因经验不足而成长缓慢。这种“兼职化”现象导致团队整体战斗力下降,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六、大环境下的终端诊所流量危机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及大环境对终端诊所的影响。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和患者就医习惯的变化,许多终端诊所尤其是乡镇村卫生室面临着严重的流量危机。加之农村地区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终端诊所在药品采购时更加谨慎和挑剔。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在终端诊所实现销量增长,无疑难上加难。
面对三终端市场的重重困境与挑战,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而应主动求变。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的专业性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创新营销策略和渠道模式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推广方式。
来源:动销药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