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
资讯
我要注册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点新闻
首页-资讯 - 权威视点 -  权威视点
未来五年,中药行业或将迎来“质量驱动”的新竞争格局!
发布日期:2025-03-31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147

3月20日,国办下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1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并包括9方面共21条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8个方面提出21项重点任务,旨在构建中药产业现代化体系,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意见》通过全链条布局,为中医药产业划定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企业需从资源掌控、技术升级、品牌塑造、合规经营四方面发力,同时抓住政策红利(如金融支持、国际标准对接),在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未来五年,中药行业或将迎来“质量驱动”的新竞争格局,企业需以创新为核,兼顾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从政策要点解读及企业应对策略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策核心要点解读

1.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修订保护条例: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完善分级保护制度,突破珍稀药材的繁育、仿生和替代技术,建立资源调查机制(如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已发现196个新物种,其中100种具药用潜力)。  

发展现代种业: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如“林药间作”“拟境栽培”),并加强流通储备体系建设,缩减中间环节。  

2. 推动产业链智能化与绿色升级

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运用数智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健全追溯体系,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培育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中药 ”产业链(如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产品)。  

3. 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

经典名方与新药转化: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制剂上市,支持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  

研发投入与平台建设:加大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建设中医药临床试验网络和资源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4. 强化质量监管与国际标准对接

标准体系完善:修订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优化辅料和包装材料标准,建立动态数据库,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国际化布局:推动中药国际注册,参与国际草药典和监管规则制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平台建设。  

5. 优化市场与政策支持 

采购与医保联动:优化集采政策,推动中成药赋码监测,探索临床评价结果与医保目录联动。  

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创新信贷产品,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二、中医药企业的机遇与应对策略

1. 资源端:抢占种质资源与技术制高点  

参与种质资源库建设,布局生态种植基地,例如推广订单生产或定制药园模式,提升药材稳定供应能力。投资珍稀药材繁育技术研发,探索替代方案以应对资源限制。  

2. 生产端:加速智能化与全产业链布局 

引入数字化生产设备,建设智能工厂,实现从种植到流通的全流程追溯,提升质量管控效率。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例如建设产地加工基地或共享仓储,降低中间成本。  

3. 创新端:聚焦差异化与临床价值 

开发针对重大疾病(如慢病、传染病)的创新药,挖掘名医验方和医疗机构制剂潜力。  利用政策支持,推动经典名方制剂上市,并通过二次开发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4. 品牌与国际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依托老字号文化传承提升品牌价值,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拓展海外市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对接国际检测和研发资源,推动产品国际注册。  

5. 资本与合规:优化资源配置 

利用多渠道融资(如债券、专项信贷)支持研发和产能升级,同时关注保险覆盖风险环节。严格遵守质量规范,提前布局应对监管升级(如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动态标准调整)。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市场洗牌加速:政策倒逼行业从低端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薄弱、合规性差的企业面临淘汰,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集中资源。  

消费与创新双驱动:老龄化与健康意识提升推动消费类中药需求,而创新药和国际化布局将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二级市场潜力:机构预测中药板块或提前启动行情,重点关注具备品牌优势、创新能力和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来源:动销药话

12条评论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
全部评论
 友情链接
 合作单位

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
客服热线 010-60315260   广告垂询 010-60315260    运营机构:盈时代供应链管理
举报热线:18500294029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邮编:102401    Email: cmsu01@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京ICP备202202948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人才招聘   |   诚挚征稿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