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状与挑战:慢病管理亟需破局
在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中,三高与呼吸系统慢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核心问题,中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数据显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疾病负担占比超70%。三高患者群体尤为庞大,我国三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低位,高血压控制率仅11%,糖尿病治疗达标率不足50%,且三高共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成倍增加;呼吸慢病管理同样不容乐观,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1亿人,但药物治疗率仅为11.7%,近六成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在此背景下面临多重挑战,院内资源紧张,患者依从性差;院外药店虽覆盖广泛,但缺乏规范化管理能力,传统“单点治疗”模式已难以应对庞大的患者基数与复杂的健康需求。以“西安模式”为代表的院内外协同管理、以原研药为核心的规范化治疗,以及呼吸慢病管理体系的落地实践,正在为行业提供破局思路。
02
原研药优势:慢病管理的双赢基石
在慢病长期管理中,药物治疗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原研药凭借严格的研发流程、专利工艺和循证证据,成为疗效保障的核心。研究显示,三高患者使用原研药的依从性显著高于仿制药,且原研药在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再入院率方面更具优势。对零售药店而言,原研药不仅是吸引高净值患者的关键——其客单价、复购率及关联消费(如保健品、医疗器械)均高于仿制药用户,更是药店专业化转型的抓手。
03
三高共管:从“西安模式”出发全病程管理现况
院外三高共管模式开展的背景源于我国庞大的慢性病患者基数与院内外管理缺口。中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基数庞大,但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偏低。院外药店凭借覆盖社区、贴近患者的优势,可提供原研药及多样化用药选择,弥补院内集采品种局限,并通过患者自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填补管理缺口。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与怡康医药联合探索的“三高共管‘1 2 3’健康管理联合体”模式,该模式以三级医院为枢纽,联动基层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形成筛查、转诊、用药、随访的全链条管理,实现院内外资源的深度联动。三高共管院内外协同的价值体现在多方获益:对医疗机构而言,通过药店定期随访,引导患者有序回流复诊,提升医院端的管理效率;患者端则获得慢病全病程管理,获得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指导,提高检测达标率,降低并发症风险;连锁端,怡康通过慢病会员精细化运营实现业绩增长,参与“西安模式”的门店慢病会员销售额提升25%,检测与回访人次增长超90%。
04
呼吸慢管:呼吸慢管示范店提供标准化服务
相对于三高,呼吸慢病管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显著。2024年《院外呼吸慢病管理健康规范》的发布,为零售药店提供了标准化路径。该规范涵盖疾病筛查、用药指导、肺功能监测等环节,并衍生出评估工具和管理路径,目前已落地全国逾百家连锁药店,服务患者近十万人次。
地方实践中,云南一心堂通过“省地州同频模式”,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搭建数字化会员体系,实现患者分层管理;湖北国大药房则联合协和医院探索基层协同,通过社群管理与标准化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上海、湖南等地进一步推动处方流转与药师培训,头部连锁企业如老百姓大药房加速整合资源,推动药店从“药品销售”向“健康管理”转型。
05
展望:构建全病程慢病管理健康生态
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随着门诊统筹、双通道等政策深化,药房将承接更多慢病筛查、用药管理及患者教育职能。与此同时,原研药作为疗效保障与患者信任的载体,将持续赋能药房专业转型,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服务标准化。行业联动层面,专业医疗机构的学术支持、优秀工业方领头人如阿斯利康等对连锁的医学赋能,将共同催化零售药房从“药品销售”向“健康管理”进行转型,最终实现患者健康获益、药房经营增效、医疗负担减轻的多维共赢。
- 上一篇:药店“双码绑定”政策落地,是挑战更是机遇!
- 下一篇: 推进药品追溯码监管关键在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