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
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配送企业代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入库环节追溯码试点工作的通知》(文末附通知全文),要求国控湖南、华润湖南新特药等15家省内较大规模配送企业代湘雅及省市县共12家定点医院上传药品追溯码至医保信息平台,5月15日前试行定点医疗机构从医保平台下载药品追溯信息并同步到医院HIS系统。
01
追溯信息采集痛点
早在2024年8月20日,湖南省医保局就发布了《湖南省医保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及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2024年底前,依托全省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实现80%定点医药机构、部分药品配送企业药品追溯信息全量采集,做到定点医药机构“无码不采购,无码不收货”,医保部门“无码不结算”。
湖南省医保局开展配送企业代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入库环节追溯码试点工作,不仅可以降低医院药品追溯码采集的扫码设备采购、人力资源配置、三码匹配库建设(商品码、医保码、追溯码)、追溯码大中小包装匹配库建设等投入成本,也能提升销售环节追溯码采集的发药工作效率。
湖南省医保局此次开展配送企业代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入库环节追溯码试点工作,正是基于去年开始推行的药品追溯码采集工作面临实施困难:
一是各医疗机构扫码增加药房工作量,影响发药效率,延长取药等待时间,从而影响病人就医体验。
二是各医疗机构HIS系统与医保信息平台对接动辄数万元,在当前医院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背景下,由医院自行承担会影响其执行意愿。
三是从技术角度,由于大多数医院采购入库环节尚未达到采集追溯码能力,仅在发药环节扫码无疑会造成数据流的缺失,从而产生疑虑和观望现象。
湖南曾是药品追溯码的争议之地。
2016年1月,湖南养天和大药房状告国家药监局强推追溯码重复建设增加企业成本,引起全国关注并最终胜诉。
8年后由国家医保局主导追溯码从批发到零售终端的采集,是基于药品回流、假药风险等危及医保资金安全的狙击和解决措施。
作为以三医联动改革与三医协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医改,医保资金面临严峻的支付保障压力,在继执行公立医院药耗零差率、带量采购、DRG/DIP支付等医改新政后,处于三医主导地位的医保走到了医改的前沿。
02
追溯信息管理逻辑
国家医保局加强对医保药品的追溯与流向监管,以控制医保资金流失风险,这是药品追溯信息管理逻辑。在强化“应采尽采”“应扫尽扫”的同时,也对于医用耗材、院内制剂、中药、拆零药品等实行区别管理。
医用耗材的回流风险极小。耗材的主要使用者是医生,低值耗材往往为诊疗消费品,而高值耗材往往为介入类和个性化使用,大多不具备回流价值。对于医保来说,耗材的管理重点不在于回流,而是合规安全、科学有效及价格合理。
故耗材追溯码的要求尽管和药品一并提出,但其紧迫性、重要性均次于药品部分使用范围限制药品如院内制剂仅限于院内使用,不具备外流回流条件,而免于追溯管理。
部分供个性化使用、尚不具备精准追溯条件药品如中药,市场缺乏回流基础和通用条件,目前尚只有产地溯源倡导;麻精毒放等特殊管理药品,因其严苛的制度与流程管理,流弊尚且难以发生,回流套取医保几无可能。所以这两类也不在追溯码要求之列。
拆零药品,如单剂量分包片剂,单支针剂等,拆零时现场面临药盒混放,追溯码数据匹配不一定准确等技术原因,同样排除在追溯码要求之外。
其实对院内制剂、中药、拆零药品甚至临床试验用药等的追溯网开一面,正是基于医保对于这类药品及使用场景的回流风险很小,涉及金额不大的管理逻辑与判断。
03
追溯信息实施机会
国家对药品追溯信息“应采尽采”“应扫尽扫”“应传尽传”“应接尽接”的要求,既是三医协同发展的医改新规,也是行业规范的重要机遇。
在追溯码实施过程中,医药、医疗、医保既面临短期成本与效率挑战,也面临市场机会:
一是追溯信息管理建设与流程创新机遇。医保资金风险控制与用药安全规范必然惠及全体,相关信息设备、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将有利相关产业发展。从中长期来看,追溯信息要求将倒逼流程优化与管理创新,有助于医疗等环节的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二是对三方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需求加速。追溯信息实施与管理较为专业,且医院药学管理面临向专业临床药学服务转型。在当前不少医院寻求借助医药供应链三方服务(SPD),转移药品管理成本的趋势与背景下,将药品追溯信息管理交由专业第三方管理,是务实选择。
药耗SPD在国内已具备十余年的积累经验,近年面临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进一步提升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效率与标准,诸如追溯码信息管理,已成为三方医药供应链管理的应有之义和基本内容。
可以预见,国家对追溯信息要求,将成为三方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发展的隐形推手。
来源:赛柏蓝;作者:喻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