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和一名经营了十多年药店的老行家交流中,对方大吐苦水,直言属于药店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近年来药店行业正经历着多重变局,受市场、政策、资本等多重因素驱动,行业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如果要问一位资深药店从业者,什么时候是最怀念的行业时光?
很多人都会不自主地把思绪飘回到2000年左右,那时候的药店经营实在是兴旺,因为医院药品的价格没有限制,很多医院在药品销售的时候,都会加价销售,所以同一种药品,在医院内销售的价格就会比药店内的高。
这也就导致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患者倾向于拿着医院里医生开具的处方,而跑到外面药店里去照方买药。所以那时候的药店,也喜欢开在医院附近。正所谓“买卖赚与赔,商家心里明”,很多药店老板都对哪些药品好卖,哪些药品不好卖心知肚明,并慢慢的进化出普通药店和专门卖一些新特药的DTP药房来。
但是时间来到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到2017年9月30日,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也就消除了药店卖药时的价格优势,以往患者手中拿着处方前来找便宜药的场景就不复存在了。
而繁荣过后,就是落寞。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3年)》显示,2023年底,全国药店数量已超过66万家。然而,药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行业的繁荣,反而加剧了竞争。以店均服务人数为例,国内药店的服务人数约为2000人/店,远低于欧美国家的5000人/店水平。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门店数量一多,自然利润就被稀释了。
随着电商业巨头进军医药市场,线上平台凭借供应链优势与流量聚合效应,打破了传统药店的价格壁垒。消费者购药渠道增多,线下药店客流量进一步大幅下降。
例如,美团、京东健康等平台通过“线上下单 线下配送”服务,争夺即时零售市场,力争在30分钟内达成订单任务。现如今,人们买药不再需要亲力亲为,一键下单就能配送到家,所以电商业交出的成绩单也越来越好。
2023年医药电商零售额占比已从2019年的15%提升至33%,且价格普遍低于线下药店。这一切都提示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实体药店越来越难。
如果说门店太多的原因是内因,那么,医保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外因。
近年来,随着医保监管日趋严格,医保飞检常态化,药店继医院之后,也成为了医保基金监管的重点对象,多地通过“白名单”“红黑名单”制度来强化监管,对违规刷卡、串换药品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另外自2023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后,药店的医保消费比重也急剧降低,给药店营收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政策还规定药店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然而,执业药师数量相对不足,药店招聘和留住执业药师的难度较大,且人力成本较高。一些药店为了满足要求,不得不提高药师待遇或采取兼职等方式,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经营成本。
而随着“集采”、“双通道”药品在药店的推广,集采药品通常要求零差率销售,“双通道” 药品的利润空间也相对有限,这会使药店在这些药品上的盈利减少,对药店的整体利润产生一定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依赖药品差价盈利的中小药店,经营难度会进一步增加。
从2024年往后,医保政策对于药店的影响较大,在新的政策环境里,不少药店在考虑到投入产出情况后,决定主动退出医保服务。
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时期资本业也开始进军药店零售终端,形成跨界竞争。
比如以岭药业就通过以岭健康城涵盖连锁药店、健康商城等,对消费者健康需求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管理;广药集团也在电商领域内多渠道布局,这些药企通过自建零售渠道,来吸引一部分原本在传统药店购药的患者,从而与传统药店在客源上形成竞争。
这些药企在完成自建零售渠道后,其产品销售就将不再完全依赖传统药店渠道,势必会在新的药品零售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进而挤压传统药店的市场空间。如广药集团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就不断增长,意味着传统药店在广药产品销售方面的份额可能会被分流。
另外,自建零售渠道也可以减少药企在中间流通环节上的成本,使这些企业能以更优惠的价格来销售药品。这会对传统药店的价格体系形成不小的冲击,传统药店若无法及时应对,则可能会失去一群价格敏感型患者。
与此同时,部分区域也开始试点便利店销售乙类OTC药。
众所周知,便利店通常开门时间早、关门时间晚,24小时便利店更是能覆盖传统药店的运营时间盲区——深夜。当代青年夜生活时间延长,夜间用药需求急速扩张,如感冒用药、肠胃用药、儿童用药等乙类OTC药,夜间需求量较高。
以2018年叮当快药夜间下单量同比增长188%,夜间用药销量同比增长近2.28倍,占全天订单比例35%为例,便利店在夜间售药方面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会吸引这部分夜间有购药需求的消费者,从而分流药店的夜间客源。
总结下来,中国药店行业正在从粗放增长模式转向精耕细作阶段,“强者恒强”,“新贵频现”的格局明显。
未来,一些具备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能有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及具有强大供应链能力的药店将会胜出。这些药店能够有效适应市场、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