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
资讯
我要注册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点新闻
首页-资讯 - 权威视点 -  权威视点
拆解县域医共体,多渠道定价生死局!
发布日期:2025-07-17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43

2025年,行业朋友见面聊天,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句话就是,医药行业越来越卷了。

这个卷法,不一定体现在同行、友商之间的白热化竞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在卷政策。

对,政策引导行业发展,这个底层逻辑一直没有变化,最近几年尤为明显。

说说近年来几个关系重大的政策。

价格治理,从前年开始,招标准入圈动静非常大,但业务岗朋友貌似没感觉。

但需要提醒的是,从四同、三同,到挂网共识,以及近期各省陆续下发的挂网规则(征求意见稿),化学药1.8-3倍的价差,中成药/生物药3-5倍的价差红黄标管理,基本上锁死了同类产品之间价格腾挪的空间。

紧跟着,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机制也继续完善,企业不注意的话,分钟可以进入“失信”名单。

1)销售费用率达到70%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00%,将会列入“失信”行为;

2)流通价差率达到40%将会列入“失信”行为;

 3)药品挂网价超过药店或线上“即时达”价格50%,将会列入“失信”行为; 

4)价格被红标数量前10的企业,将被重点关注其销售合规性情况。

以上这些价格红线,企业不能碰,但一定会影响现有或将来的产品定价体系。

你需要厘清思路,行之有效制定策略框架,重新审视每个产品在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价格体系。

说到价格,集采可算是这些年来的一个重大抓手。

从2018年至今实施了10批次国采,马上启动第11批,这期间也搞出不少动静,比如1.8倍熔断可能会锚定次低价,报量可能会按厂牌,报量超过总体50%会“爆仓”,B证公司参与集采可能会面临挑战......规则迭代,管控严厉,75个品种浮出水面,但后续似乎还会再调整。

国谈,也出现了新变化,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国谈同步申报,并行准入,这给创新药企业带来一些希望。但考虑到医保基金盘子总体有限,而商保公司也需要盈利,未来能以何种方式报销支付仍然成谜。更何况创新药、创新药企业数量有限,对行业的所谓利好,更多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那么,今年乃至未来2-3年内,行业还有什么增长点?

有,那就是县域,以及院外市场。

关于县域医疗市场,这是一个老话题。

十多年前,许多企业就已经深耕于此。国内的控销企业自不必说(那是另一个模式和套路),跨国公司也纷纷成立了广阔市场事业部进行开拓,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在于县域范围广阔,虽然有6亿人口,但分布在85%的土地上,导致市场极为分散,需求碎片化。最终,企业的投入成本倒挂,很多项目也因此无疾而终。

然而,时间进入2024年,尤其是2025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加持。

这里所说的政策,具体体现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上,实现了县级、乡镇和村卫生室的联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在这样高度统一的体系下,企业的准入和渠道也变得更加规范,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这为企业下沉到基层提供了有力抓手。

另一方面,政策不仅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的统一,还扩大了基层用药范围,对于基药、集采产品以及部分医保品种的下沉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再加上集采“三进”政策(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的助力,进一步促进相关产品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

因此,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明确准入突破口和渠道布局。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以省为单位全面覆盖。政策要求到2027年之前,90%的医共体要转变为紧密型医共体,全面建立中心药房,实现用药、配送和采购的高度统一。

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企业在基层市场都会有所突破,错失关键时期介入机会的企业很可能会造成分化。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基层市场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资源依然薄弱、地域分散等。

因此,企业应在政策加持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渠道策略,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应对这一市场机遇。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并删除。

12条评论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
全部评论
 友情链接
 合作单位

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
客服热线 010-60315260   广告垂询 010-60315260    运营机构:盈时代供应链管理
举报热线:18500294029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邮编:102401    Email: cmsu01@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京ICP备202202948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人才招聘   |   诚挚征稿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