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感冒,大至手术,人们都要到医院就诊、开药、手术甚至出院。但每次到了医院,看到的总是人声鼎沸、大排长龙的景象。你可曾想到,这样习以为常的场景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就医需求,将成为医药行业升级转型的巨大动力。即使在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医疗需求却不降反升。
2016,我们依然看好医药行业。先来看看医药行业的几大利好因素。
老龄化、二孩政策、 环境污染
2015至2035年将是中国老龄化社会急速发展的阶段,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升至12%。大幅增加的老龄人口数量意味着对医疗更多的需求,而需求面的增长正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正处在日本90年代初的水平,以日本为例,1996至2015年期间,日经指数下跌4%,而同期MSCI日本医疗保健指数却上涨228%。
除此之外,中国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预测指新策下内地每年将新增人口300至800万。而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各种伤害,也将对医药及医疗服务产生了更多的刚性需求。
消费升级
医疗是中国中产家庭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人们更愿意支付高昂的金额来确保医药和医疗服务的质量。随着中国人均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个人医疗费用有望继续逐年增加,另外,医药消费的升级将增加医药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国策支持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中指出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中央提出的多项医疗相关举措,都将直接或间接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
• 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带来更多政策红利。
• 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
•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过去十年,医药行业一直保持持续的高增速,增速是整体GDP增速的1.5倍至2倍。有国策“护航”,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有望继续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行业转型期 从量变到质变
医药行业进入转型期,在全球掀起并购潮,重组并购成为产业升级的巨大动力。在中国私募股权和产业资本并购领域,医疗行业的估值依然较高,平均市盈率为20倍左右。美国在90年代经历行业并购整合期,以其为例,1990至2015年期间,S&P500医疗保健指数涨幅高达1048%,同期S&P500指数涨幅则为478%。
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在资本市场上,医药行业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防御性。2015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但医药行业指数表现却明显优于大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