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欢迎来到药链圈平台!
资讯
我要注册会员登录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点新闻
首页-资讯 - 企业要闻 -  企业要闻
食药监扩容 医药为何依旧发展缓慢?
发布日期:2016-06-22  发布机构: 阅读数量:1448

  中国垄断了医药专利榜,在医药创新领域,我国的科研机构也已经表现不俗,却为什么依旧发展缓慢?

  尽管部分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在市场上与国外企业短兵相接,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主要被“GPS”(GE、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在医药创新领域,我国的科研机构已经表现不俗。根据汤森路透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领导者。在2015年全球范围内申请医药专利数量最多的十个组织中,有五个席位被我国占据。其中,江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以320项和274项专利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科研大步向前

  由汤森路透发布的这项研究报告令原本不甚出名的江南大学声名鹊起。由该报告评选的全球医药行业十大创新者中,江南大学以320项专利摘得榜眼,仅在全球闻名的瑞士罗氏集团(351项专利)之后。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高等学府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据了解,江南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优势早前已得到了认可。2014年,江南大学凭借生物技术领域的280项专利位居亚洲第二,全球第三;药物领域则有290项专利,排名亚洲第五。

  根据江南大学药学院的资料显示,该学院在近5年内共申请发明专利19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项,国际专利2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9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12张。

  除江南大学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持有的医药专利数量也不容小觑。其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广西大学同样位居汤森路透公布的全球十大创新者之列,分别位于第三、第八和第十名。此外,前十名中还有一家来自广东佛山、名为佛山赛维思医疗器械的企业。

  拥有专利数量的提升,事实上已经是我国医药创新正在进步的一个表现。

食药监扩容

  尽管从科研机构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医药创新已经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但现实情况却是,国产原研药不多,药企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同时,高端医疗器械主要被“GPS”这三家跨国公司垄断。

  形成这样相对矛盾的现象是由于目前国内在医药领域的产业化能力不足。从知识产生到产业化之间的道路一直是我国的弱势所在。高校的科研能力强,但在产业化时需要的投资和市场经营能力往往不足。从发明专利到真正投入市场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中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专利海外授权火热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医保目录的更新太慢,国产创新药进入市场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国内的药品审批流程过慢也是影响医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药品审批速度过慢一直是药企的心病。根据食药监总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1.1类新药、3.1类新药及6类新药的平均审评时间分别为42个月、42个月和25个月,申报临床的平均审评时间为14个月、28个月和28个月。漫长的审批时间往往令药企很难通过新药研发快速实现盈利。

  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来自中央的重视。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解决注册申请积压。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在政策发布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目前中国药品审评积压仍旧严重,待评审药品达2.1万件,尽管国家已经提高了药品标准和质量认证水平,但药品标准不够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审评审批体制不顺,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审批的过程已经开始加快,但仍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消化。食药监总局正准备大量增加审批人员,根据最新的说法,他们可能将原有的200名审批人员增加至1200人。同时,企业申报的费用也会增长,涨幅可能在10-20倍之间,之前一些盲目申报造成的审批过慢可能会随着减少。

应争取减少一半药企

  《意见》的出台解决了部分医药创新在体制方面的束缚,但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的另一个难题尚未解决,即企业规模太小,难以对抗“GPS”等跨国巨头。

  今后在医药创新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的应该是医药企业,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对于进一步的创新有一定的阻力。我们国家现在有几千家的药企,而国外则主要是由上百家的大药企来支撑。企业规模过小,就根本没有经费来从事创新研发工作。

  与此同时,国内的企业的利润也十分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发布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利润率基本在10%-12%之间,处于较低水平。

  除了由于国内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相对低端、同质化严重等原因外,当前的医疗卫生体系同样限制了企业的利润增长。在当前状况下,医药产品的利润大量留在流通环节,而非生产环节上,“以药养医”的局面仍然存在。

  同时,部分政府的地方保护也使得一些规模过小的企业仍然存活在市场上。比如,在采购的时候尽量选择采购本地企业的产业,行政力量使得市场竞争没有完全展开,保护了当地的小企业,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因而,对于习总提出今后推进医药创新发展的问题,除了在政策方面逐步规范标准外,企业的兼并整合、规模升级也不容忽视。

12条评论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
全部评论
 友情链接
 合作单位

关注药链圈微信平台
客服热线 010-60315260   广告垂询 010-60315260    运营机构:盈时代供应链管理
举报热线:18500294029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开发区金光南街2号北楼301室    邮编:102401    Email: cmsu01@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京ICP备202202948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48号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人才招聘   |   诚挚征稿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