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点零售药店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近期,多地发文定点医药机构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或将影响一大批药店。
01
优化定点药店布局和密度
最近,黑龙江、海南、新疆等地医保局纷纷发布关于优化定点零售药店资源配置的指导意见,意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药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然而,这些政策的出台也预示着部分定点药店面临被优化的可能。
多地医保局在均衡定点资源配置的规划上,强调定点药店的布局应科学合理,避免过度集中导致药店服务半径重叠。
比如,新疆在《关于做好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资源配置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按照服务人口密度和区域分布,确定定点零售药店的数量和布局。本统筹地区城市区域内(剔除无人居住的未建设区域),按照“15分钟医保服务圈”要求,服务半径800-1000米范围内可以纳入1-2家定点零售药店,人口密集区域可以适当增加定点零售药店数量。基层、乡镇(团场)地区可按人口规模大小纳入1-2家定点零售药店。
黑龙江在《关于开展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区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也提到,按照常住参保人口统计数据为依据,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逐步优化定点布局及密度,对辖区定点零售药店数量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区域规划设置合理。
海南指出“市区定点零售药店(含门诊统筹药店、“双通道”药店)周边15分钟范围内,不再新增同类型定点零售药店;乡镇定点零售药店(含门诊统筹药店)数量和布局暂不受限制”。
整体来看,以上地区均强调:对医药机构相对饱和的地区,按照常住人口购药需求逐步优化定点零售药店布局及密度。
除了要求定点药店配置规划要合理均衡之外,各地医保局还强调要严格执行定点医药机构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准入、退出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落实落细落到位。
其中,海南对定点药店的规范更加细化,申请纳入定点的医药机构除具备“2号令”、“3号令”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要医保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采集上传药品耗材追溯码的系统和设备,出具纳入定点管理后及时将追溯码信息和“进销存”台账信息归集至省级信息平台和合法经营等内容的服务承诺书。
此外,医保经办机构要对定点医药机构每年至少两次全覆盖检查,违约者将受约谈、暂停或费用追回、不予支付、扣除保证金等处罚。不上传追溯码信息和“进销存”台账信息的,将中止医保协议。此外,经办机构,综合日常检查和绩效考核情况,结合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加大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力度,对违规违约医药机构严格执行中止、退出规定。
简而言之,对定点药店优化布局控制数量、规范合规经营、加大监管力度,在政策上有更明确的定调。以往,“宽进”的定点药店,接下来恐将面临“严出”的风险。
02
监管从“基金使用”延至“门店规划”
各地政策往往是对国家指导方针的响应和落实。
早在9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先后发文,对厦门市和河北省近年来医保定点药店审批条件调整以及布局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倡导引导定点医药机构合理布局。
以厦门为例,2015年依规取消医保定点资格行政审批后,由于缺乏规划,厦门两年间定点机构数量暴增,机构“小、散、多”的无序增长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空刷、套刷等骗保行为时有发生,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把好定点“准入关”,厦门医保局发布《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贯彻落实医药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及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厦门市药品零售行业营商环境。其中提到两大重磅举措,一是调整医保药店布局规划,避免放开距离之后的密集扎堆;二是调整医保定点机构准入资格,且要求严格,需在区域内各项指标均衡优秀。
规划出台后,厦门市定点医药机构增长率由改革前的93.77%降至年均0.8%,总体解决了数量过多、供需失衡的问题。
而河北把“技术好、服务优、价格低、布局合理”作为定点医药机构的基本原则,细化了每项要求的具体指标。比如,技术好方面,新增定点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护理等人员数量要更多,诊疗设备、检验检查设备要更先进。服务优方面,要能24小时购药、网上挂号、直接结算、提供节假日门诊或急诊服务,群众就诊满意度在90%以上。价格低方面,收费标准、次均费用等不高于现有同级别定点,实际报销比例要更高。布局合理方面,根据人群密集、地区边远程度,合理确定新增定点的数量和服务区域。
可见,在此基调下,申请医保定点资质将越来越难,既要符合服务半径不重合,又要各项指标均衡优秀。
当前,我国定点药店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定点医药机构达到了107.8万家,其中定点零售药店达48.4万家,占比为44.90%。而截至2023年末,全国药店数量已达66.7万家,定点药店的占比达70%以上。头部连锁的医保定点占比更高,2024上半年,几家上市连锁的占比分别是:老百姓89.19%、大参林92.03%、益丰88.28%、健之佳94.2%、漱玉平民89.5%。可以说,目前定点药店在数量上是满足现有需求的。
然而,从定点零售本身经营特点和既往监管实践来看,定点药店常见问题多而杂,监管难度大,现有监管手段多有不足,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成为未来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重点。因此,从源头上控制数量、优化布局则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03
药店竞争格局将生变
定点药店的医保监管,从“基金使用”延伸至“门店规划”,将对药店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定点药店审批趋严,将导致连锁药店对新开药店更加谨慎,调整未来拓展规划;其次,更加严格的监管,间接提高了定点药店的合规成本,迫使一部分定点药店被动或主动出局。
今年以来,多省市开始频繁发布解除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的通知。如9月29日,内蒙古某地医保局发布公告,截至当日,该地已有100家医药机构因违规被中止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另有104家医药机构主动退出医保服务协议;10月21日,成都医保局公布的解除医保名单中,涉及超200家药店……
“去医保化”是近来的热门话题,然而彻底“去医保化”等于跟主流消费人群决裂,生意能否长久不得而知。降低医保依赖,转向多元化经营成为了另一条出路。很多药店目前已经在探索中,有的发展“药店 ”模式,如“药店+诊所”、“药店 便利店”等;有的布局泛健康产品或美妆品类;有的嫁接单病种调理或养生项目。
尽管个账资金减少、医保基金监管全面收紧,合规成本不断提高的多重压力之下,大部分药店还是不会主动放弃医保定点资格。
与此同时,面对未来医保资格更高的准入门槛,势必会倒逼已定点药店珍惜定点资质、规范经营,从内部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而头部连锁在新开门店的布局上,因受相对饱和的区域限制,或许会转向下沉市场。
围绕医保定点资格,未来药店行业即将分化——坚持走医保路线的药店,积极融入门诊统筹、双通道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减少医保依赖,寻求多元化经营;不得不退出医保定点的药店则面临业务转型,甚至淘汰出局的现实压力。
显而易见,定点药店的“门槛”不断提高,将成为影响药店未来竞争格局的一大因素。
- 上一篇:本月起,大批药店执行新规
- 下一篇: 重磅文件:《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