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关于互联网医药的相关文件,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开展智能医疗服务。这对于尚处于摸索期的中国医疗市场来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业内人士看来,《意见》不仅明晰了我国医疗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传达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下一个阶段的政策导向与行业机遇。
互联网公司的介入,让互联网医疗项目找到了出口,实际上,从2015年至今,就崛起了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 医药”创新项目,尽管要说这些创新项目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新政策环境下,遵循用户体验并拥有清晰的发展模式,将成为互联网医药企业重要的发展道路。
在这众多案例中,拥有传统药企仁和集团资源支持的叮当快药无疑是发展迅速的一支力量,通过与260家药企共同打造“FSC药企联盟健康服务工程”,确保药品的安全可靠及质优价廉。并且,借助仁和集团在全国的32万家合作药店及医疗机构、1.8万人销售队伍,实现快速拓展全国市场,覆盖26座城市,并有600余家线下药店,为超过500万的用户提供28分钟免费送到家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叮当快药作为一站式的O2O医药健康管理平台,连接着药店与用药百姓,不仅能够通过构建叮当大健康生态圈,发挥出生态闭环的优势,从源头生产开始降低成本,让终端的用户获得实惠;而且,叮当快药有了500多万用户的使用,其用药大数据也能反向指导工业生产适销对路的药品,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最终成为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叮当快药等平台仍然寄望于在搭定了框架,让用户通过APP购药成为常态化后,引入更多健康管理服务,为用户提供诸如在线专业药师指导等服务,构建一个大健康的生态圈,成为集“问诊—用药—健康管理”于一身的百姓健康管家,逐步培养百姓对健康自主管理的意识,从而促进整个大健康行业的积极发展。
由此可见,叮当快药等互联网医药创新项目,与政策要求的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开展智能医疗服务等相契合,成为了国家医疗事业大盘中的有益补充,同时,搭上了政策便利的快车,也意味着互联网医药企业的发展,迎来了腾飞的可能。
如果说2015年是医药O2O的元年,那么,随着今年年初的一系列相关新政的推行和落地,2016年或将成为奠定互联网医药企业发展新基调的发展年。
2016年年初,包括北京等地的政府已开始逐步推进医药分开。政策的执行将改变医院以药品收入为主的现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药品的流通渠道也将从医院转移到药店。
这对于叮当快药等医药O2O企业而言,又将迎来新的机遇。从当前的表现来看,不难发现,叮当快药等互联网医药企业将会持续对其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提供给用户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力图占据行业腾飞的风口。
如此,从国家层面来看,则有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除了为医生多点执业提供更多平台以外,更为基础的是,用户如果能提早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并借助专业药师指导,购买治疗一些小病,则能够节约医院的诊疗资源。
对于整个互联网医药行业而言,显然还在期待更大的“东风”。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非处方药物的市场规模为1783亿元,而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逾1.3万亿元,一旦放开处方药销售的话,医药电商则必将迎来井喷发展。
而可预期的是,互联网医保支付也在今年内进入运行。所谓互联网医保支付就是指患者在网上看病后,通过医保账户结算、划款。目前,受限于医保的地区差异、互联网平台与医院的财务系统对接等问题,医保在互联网渠道的应用还没有完全放开。对此,有业内人士估计,随着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医保支付通道的打通完全可以预期。
应该说,经过2015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互联网医药行业正如同当前的政策深入变化一般,需要激发深层次的服务能力,相信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后,行业资源或将有整合的可能性,这也与整个互联网行业“竞合”的态势向吻合。因此,尽管叮当快药等互联网医药企业正在迎来发展新契机,但若想在此大环境中成为佼佼者,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