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心堂在投资者调研会议上表示,全年计划门店数量增加20%左右。按此计算,一心堂计划2024年将增加2000多家门店,目前已完成一半的目标。
这个消息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当前连锁药店仍处于跑马圈地时代,疯狂扩张仍是发展的底色,规模做大成为发展的重要一环,医药零售行业的本质就是需要靠足够多的线下布点网罗“客流”。
另一方面,在连锁药店快速扩张的同时,药店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全国药店数量已从2019年的53万家增加至今年近70万家。此外,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连锁企业控制的门店数量由上年的36.0万家增至38.6万家,增幅7.2%。
可以确定的是,从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连锁的经营压力不小,且在药店数量即将“触顶”的时候,为什么连锁还在坚持做“加法”?
01
一心堂:门店继续保持20%的增量,河南将成为拓展重点
回看一心堂的门店扩张之路,自2014年上市后,其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并在2023年9月宣布“直营门店突破10000家”,正式进入“万店俱乐部”。
梳理2023年一心堂发起的并购案,可以发现,一心堂正逐步加强云南以外门店拓展速度,其并购区域多在四川、山西、上海、天津等省市,以此提升这些省份的市场门店经营规模效应。
比如,2023年10月,一心堂连发三份公告,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山西一心堂、天津一心堂以及四川一心堂将分别收购平遥弘康等药店、天津福源医药以及自贡永康大药房,共涉及62家门店,总计花费6500万元。
今年3月,一心堂又连发多个公告,宣布多项并购进展。从区域上看,拟并购的项目分别位于山西和重庆,共计超过4400万元,涉及门店超30家。
除此之外,一心堂还透露出加码河南的信号。公告指出,已同意子公司河南一心堂对外投资取得一心堂国控的控股权。其中:河南一心堂以自有资金5586.63万元受让北京九瑞持有的一心堂国控43.2730%股权;以自有资金739.37万元受让王国春持有的一心堂国控5.7270%股权,本次股权受让后,河南一心堂持有一心堂国控51%股权。交易完成后,2024年度预计增加营业收入为24734.07万元,预计增加净利润857.95万元。
一心堂称,这是为了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保障公司在河南省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拓展公司在河南省的覆盖范围,加强公司在河南省的药品销售网络建设。
今年2月22日,一心堂再度同意河南一心堂对外投资取得河南一心堂康健药业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增加其注册资本。其中:河南一心堂以自有资金2329万元受让南阳万佳持有的63%股权,本次股权受让后,河南一心堂实现对一心堂康健67%的控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4月接受调研时,一心堂就透露,将在2023年保持直营门店数量增速在20%左右,与今年“门店数量增加20%左右”的计划类似,其中门店拓展计划1900家,其中自建接近1000家,并购1000家左右。于是,在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一心堂便加快了“扫货”的步伐。据其年报统计,一心堂2023年净增门店915家。
今年上半年,一心堂的门店扩张势头更猛。截至2024年6月底,一心堂门店数量增加1317家。
02
经营承压,上市连锁还在做“加法”
日前,老百姓、大参林、益丰、一心堂、漱玉平民、健之佳的2024年半年报均已发布。仅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几大连锁的营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增长状态。
其中,漱玉平民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8.18亿元,同比增长13.08%,增速处于首位;其次是大参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9%。而益丰、一心堂、健之佳、老百姓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17.62亿元、93.05亿元、44.85亿元、109.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86%、7.26%、3.40%、1.19%。
尽管营收都处于正增长,但与去年相比,增幅均有所下降。根据财报,去年上半年,漱玉平民、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健之佳、老百姓营收增速分别为25.71%、23.37%、22.36%、8.92%、44.29%、20.24%。
整体来看,六大连锁今年上半年的经营压力不减,但门店数量仍呈增长趋势。其中,大参林扩张速度最快,增加2077家门店。老百姓、益丰和一心堂门店数量分别增加1625家、1575家、1317家。
以益丰为例,从新增门店情况看,益丰的扩张十分强势。今年上半年新增门店1575家,其中自建门店842家,并购门店293家,新增加盟店440家,关闭门店72家。在2023年上半年,益丰新增门店1423家,其中自建门店692家,并购门店202家,新增加盟店529家,关闭门店81家。
头部的四家连锁老百姓、大参林、益丰、一心堂均已进入“万店”阶段,为什么连锁还在做“加法”呢?
益丰董事长高毅此前曾公开表示,几乎所有零售业都是在高光时不断地开店,同时单店利润率下降。未来要么有新的模式出来,要么大量关店、行业整合。未来行业并购会加速,决定在这个行业里能不能继续生存的根本指标,是单店销售额和净利率。
03
零售本质决定连锁扩张不会停,未来“价格”与“价值”都要卷
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归连锁药店扩张的基本逻辑:靠线下布点来网罗客流。
米内网的百强调研报告就曾指出,2023年多数百强连锁的销售和规模都保持了增长,其中有些连锁的门店规模的增长幅度还比较大。虽然今年药店总体销售的情况不理想,尤其是6月下跌明显,但是头部连锁依然在“跑马圈地”,这是为什么?
首先,这是“连锁”业态的本质决定的,也就是业内常说的“规模效应”。“连锁”的本质在于“复制”,即将单店盈利模型和优势要素资源复制共享到更多的门店,把“蛋糕”做大,药店也不例外。
虽然零售药店行业“连锁向百强集中,百强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已经演进了多年,但无论对照成熟市场的竞争结构,还是同商务部规划目标比较,以及从市场规律来看,这一过程还远未结束;即使中间有放缓,甚至停顿,但未来还将以各种形式沿着这一大方向继续演进,直至相对稳固。
此外,我们还要明确一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本质上做的都是“流量生意”。与线上渠道的便捷和触达度不同的是,线下实体药店的服务覆盖半径有限,所以连锁需要更多的门店来实现对更大顾客群、更多流量的覆盖,表现出来就是以各种方式开店,看似圈的是“地盘”,实际圈的是顾客,即“流量”。虽然相对线上渠道的成本更高,但也有线下“面对面”所带来的差异化优势。
况且,除了最直接的“买买买”之外,现在的连锁还拓展了“加盟”的轻资产模式。各家门店虽大都以直营为主,但加盟仍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漱玉平民在扩张模式中均明确提出“加盟”。
既然开店的趋势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下去,而频繁开店的费用成本也容易拖营收的“后腿”。所以,除了最基本的“卖药”,连锁还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药店的场景去为消费者提供病种或者是健康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简言之,从单纯卷“药品价格”走向“价格”与“价值”都卷。
从2024年中报透露的信息看,一些连锁已经做出尝试。例如,老百姓在自有品牌上下了不少功夫,上半年自有品牌自营门店销售额达到16.9亿元,收入占比21.5%,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6个百分点;益丰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和业态延伸,尝试大健康药房新业态发展等举措,以保持和扩大区域竞争优势;一心堂泛健康品类起初侧重于美妆个护,现已拓展为包含美妆、个护、食品、奶粉等多品类共同发展的格局。
来源:米内零售观察
- 上一篇:如何应对 | 打破“回款难”的冰山 需要多方合力应对
- 下一篇: 从三医联动改革到三医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