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原某地级市的怡康连锁药店,有二十几家门店,一年的销售额不足3000万。说是连锁药店,其实除了市里两家直营店以外,其他门店都是加盟的,大多还是在县里。其内部依然延续着单体药店的管理模式,只是多了仓储、质检、财务、行政等几个职能部门,像个公司的框架。当年组建怡康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目的是直接跟生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散落在大街小巷里的二十几家门店,还是原来的人,原来的产品,顶多门头换了一块连锁的招牌。除去从公司调入一部分自采而来的产品,其余产品依然是自个儿采购,只是用了连锁公司的手续而已。连而不锁,管而不严,是大部分中小型连锁药店在市场上运作的特征。虽说也起到一些抱团取暖的作用,能够从生产企业那里拿到一些有价值的产品。但由于小而散的格局,总体上说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弱,是无法与那些完全是直营店的大型连锁公司抗衡。
即使拿到了一些生产企业给出的产品政策,也无法按规矩去分享红利。由于管理上的天生缺陷,连锁公司没有制定出统一可行的产品促销方案,任凭每个门店自个儿根据产品的毛利空间来敲定本店的价格。这样各家门店为了刺激销售,照样会出现相互比拼价格的恶意竞争。最终因不能按照厂家的维价原则而被终止产品的经销权,这也是厂家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小而散、连而不锁的连锁药店,若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顽疾,那离解散就不远了。
被收购或自行消亡的危机
怡康连锁药店近来生意不太好,尤其是市里的两家直营店,从单日销售额4000~5000元,已经落到了不足3000元。倒是县城里那些加盟的药店生意还行,所说门面不大,但每天也有2000元以上的进账。市里的竞争太激烈了,那些大型连锁药店纷纷在市里布局。像怡康这样的小型连锁药店,一是在产品上没多大的优势,资金不雄厚,销售额上不去,所以拿不到生产企业的好品种;二是在经营管理上依然停留在原来固有的模式上,店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再看看那些已经做大了的连锁药店,从连锁的一开始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坚持扩张直营店,本着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采用集中管理、统一政策、分灶运营,充分调动每家门店的积极性。不断地壮大自己,终究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型连锁药店。
怡康连锁药店的朱老板,本身就是干药店出身,一直做的是单体药店的生意,没有连锁药店的管理经验。还总是沉浸在原本干单体药店成功的那些所谓的经验,总想着通过连锁而获取产品,分享众多加盟店头上的毛利。不想也拿不出什么高招,来帮助众多加盟店如何挤占他人的市场,赢得更多的份额。本想不求多大发展,但求能安安稳稳地生存下去。但在竞争激烈的医药零售市场中,从来就不会有这样的舒坦日子,大公司的重组并购的脚步也没停顿过。不进则退,这不是哪个人想不想愿不愿意的事情,即使哪一天被收购,那也要有一副好的骨架,世上没有哪家公司会花钱收一堆烂货。并购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哪家公司也不傻。
发展中的瓶颈及如何破解
朱老板也明白,怡康连锁药店,已经走到了十字街头。前有咄咄逼人的国字号或上市公司连锁药店的蚕食和并购,后有已经成气候单体药店的急剧扩张。处于中间的怡康连锁药店已经没有其他路可选择,只有硬着困难上。细细分析,如果在品种没有重大突破的话,那只能在自己的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这是可以自己解决的。
其思路:1、调整产品结构,与其全品种多样化经营,还不如聚焦在某几个类品种上。力求在这几类品种做到又全又细,渗透到这几类品种的边边角角。使得患者在其他门店找不到的品种,你这儿有,价格还不贵,这就有了特色;
2、服务至上,你能做到为每一个前来购药的客户或患者,建立购药档案吗?买什么药,大约患的是什么病,是买药的本人,还是家属,患病有多长时间,大约需要几个疗程?这类药品,有哪些厂家生产,每个厂家的价格是多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同种产品价格的高低等?能做到一些的话,那个顾客都会成为你的忠实客户,还会为你引流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因为是你的口碑和服务感染了他;
3、引入住店医生,尤其是旗舰店或面积超过200平米的门店。一定要引入1—2名医生,至少1名专职的,最好是医院退休返聘医生,自身就有一定患者资源。以医养药,或中医,也可西医,开处方,也可开草药,再配以西药。厂家业务员听说门店有医生,也会主动上门来和你洽谈,把品种交给你;
4、以合伙人的方式,逐步把县城里的加盟店转变成直营店,实行产品统一采购,统一制定产品分配及促销方案。把利益与各家门店的业绩挂钩,充分调动所有店长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连锁药店的优势来。
总之,你只要还想把连锁药店开去下,办法还是会有的。假如你还想等待以往的好日子再回来,那只有两个字:等死。
来源:21世纪药店;作者:虞国庆
- 上一篇: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政策发布!
- 下一篇: 药店2025年,8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