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纪检委官网发布了第二十届中纪委第四次会议公报。公报对2024年的反腐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明确了2025年的反腐工作任务。其中,医药行业在2025年仍将是反腐工作的重点领域。
公报关于医药反腐的相关表述如下:
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拓展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体育、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反腐,严肃查处政商勾连腐败,深入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着重抓好金融、国企、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着力破解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发现、取证、定性难题,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精准化、系统性的医药反腐工作还将继续深度推进,其重点领域和手段总结如下:
一、重点领域
医药购销:加强对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利益输送问题的监管,重点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回扣、商业贿赂等行为,严格规范医药代表的推广活动,杜绝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变相商业贿赂。
医保基金使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如虚构医疗服务、串换诊疗项目、过度检查治疗、挂床住院等,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发现异常费用病例,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
医疗服务环节: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严格查处收受红包、过度医疗、不合理收费等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互联网医疗:规范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运营管理,加强对在线诊疗、医药电商、远程医疗等业务的监管,防止出现虚假宣传、医疗欺诈、非法行医等问题。打击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严禁平台企业、医药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向医生、医疗机构等进行利益输送。加强对互联网医疗数据的安全管理,防止患者个人信息泄露和被滥用,维护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
基层医疗:加大对基层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配送、基建工程等项目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确保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行业协会和学会:规范行业协会和学会的管理,严禁其利用行业影响力组织或参与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活动,加强对其经费来源和使用的监管,防止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工程建设:对医疗机构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监管,重点查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围标、串标、违法转包分包等行为,以及在工程建设中收受回扣、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二、具体反腐手段
1、审计监督: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先进手段直指可疑线索,对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设备采购、诊疗服务和收费结算等进行审查,揭示药耗加价销售、医院欺诈骗保等问题。
2、医院巡查:根据《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巡查重点围绕“公立医院党建、行业作风建设、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对关键少数、关键岗位以及违反廉洁从业行为的监督等。
3、飞行检查:通过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对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违法行为,提高监管的威慑力。
4、大数据监管: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对医疗服务行为、医保基金使用、医药购销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精准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
5、多部门联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纪检监察机关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击腐败行为,从发现问题到最终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速。
6、群众监督和举报: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畅通群众监督和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医疗反腐工作,对群众举报的线索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
7、信用惩戒:建立医药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存在腐败行为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医务人员等进行信用记录和评价,将严重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国家已明确表示将持续深入开展医药领域的反腐工作,在2025年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生产企业、流通、零售以及医院等整个产业上的每个环节而言,合规经营是长期发展的必选项。医药企业也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高的合规要求,我们必须从业务本质、商业逻辑和法律法规上充分思考,真正做到业财税一体化的营销变革、创新与合规落地。
- 上一篇: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屡破新高
- 下一篇: 药品流向管理:破局销量下滑,驱动业务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