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医用耗材是保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资。通常,依据价格差异,医用耗材可划分为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其中,低值耗材涵盖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缝线、电极片、采血管等品类。这些耗材虽然单位价值不高,但在医院的日常诊疗活动中使用量极大,并且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低值耗材具有显著特点,其品种丰富多样,几乎涉及医疗操作的方方面面;使用量庞大,是医院消耗品中的 “主力军”;而且在流通环节上,从生产厂家到医院,中间往往要经过多个渠道,链条较长。正因为如此,对低值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浪费现象,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同时优化库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让医院的运营更加顺畅、高效。
医院低值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环节:在采购计划制定上,缺乏科学依据是突出问题。医院往往难以精准预估低值耗材的使用量,通常只是参照过往经验或简单依据科室上报数量来制定采购计划。在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等低值耗材需求骤增,若仅依靠常规经验采购,就容易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而在采购渠道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筛选,部分医院可能与资质不佳的供应商合作,导致所采购的低值耗材质量参差不齐。比如一些非正规渠道的一次性注射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既威胁患者健康,也给医院带来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
2.库存管理: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并存是医院低值耗材库存管理的常见难题。一方面,由于采购计划不合理以及对耗材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缺失,部分低值耗材长期积压在仓库,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一些常用低值耗材却因未能及时补货而缺货,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开展。另外,库存盘点困难重重,低值耗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手工盘点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错误,难以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使用环节:在医院中,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在使用低值耗材时,缺乏成本意识,例如在操作过程中过度使用纱布、随意丢弃未使用完的一次性耗材等。同时,使用记录不规范的问题也较为普遍,许多科室对低值耗材的使用情况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导致难以追溯耗材流向,无法准确核算成本,也不利于对科室耗材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和管控。
4.信息化建设:许多医院的低值耗材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甚至仍依赖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纸质单据。这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的情况。而且,各部门之间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库存和使用情况,导致采购滞后;财务部门难以准确核算成本,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严重制约了低值耗材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如何通过医用耗材SPD管理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1.采购环节优化:SPD 管理系统可借助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医院过往低值耗材的使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结合科室实际需求、患者就诊量变化趋势等因素,精准预测各类低值耗材的采购量,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系统还会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与评估,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记录其供货质量、价格、交货期等关键指标。采购人员可通过系统便捷地筛选出优质供应商,保障采购的低值耗材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从源头上把控采购风险。
2.库存管理改善:通过物联网技术,SPD 管理系统能对低值耗材库存进行实时监控,精确掌握库存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一旦库存数量达到预设的补货警戒线,系统会自动发出补货提醒,采购人员可及时补货,避免缺货情况发生。对于积压的低值耗材,系统也能进行预警提示,便于医院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清理库存积压,减少资金占用。在库存盘点方面,SPD 管理系统利用扫码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盘点,大大提高盘点效率,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使用环节管控:SPD 管理系统为低值耗材建立了详细的使用追溯体系,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需扫码记录,系统会自动记录使用时间、使用科室、使用人员、患者信息等,实现耗材使用全程可追溯。这不仅便于医院进行成本核算,还能有效监督科室和医护人员的耗材使用情况。通过系统统计分析各科室的耗材使用数据,对于浪费严重的科室,医院可针对性地开展成本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节约意识,减少浪费现象。
4.信息化建设提升:SPD 管理系统搭建起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采购部门能实时获取库存和使用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采购计划;库存管理部门可及时了解采购进度和使用需求,合理安排库存;财务部门则能依据系统提供的准确数据,进行精准的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系统还可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如 HIS 系统、财务系统等)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与交互,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率,让低值耗材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