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于3月14日上午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政府要将允许公立医院单独或组团采购,建立医院与生产企业直接交易的互联网平台,并按照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等原则开展采购工作,签订采购合同,并严格执行。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加快实施医保支付标准政策,建立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内在激励机制,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量价挂钩 坚持挂网采购
此次公立医院获得药品采购权之后,势必对药品销售工作是一重大利好。
首先,公立医院的集中采购会对药品生产企业明确药品的需求量,以此帮助企业产生规模效应,并最终实现合理降低药价和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的双重目标。
其次,建立医院与生产企业直接交易的互联网平台,让整个药品流通环节暴露在阳光下,使各种费用日趋透明,减少企业在运营中不必要的运营成本。
随着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逐渐落地,未来医药行业会逐渐形成“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模式。这对于医院而言是化数量需求为优势,从而谋求价格上的优惠;而对于中标的供货企业而言,能够确保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根据所要供应的品种数量,组织批量生产与规模销售,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达到收益。
无论是带量采购还是挂网采购,都是要从制度上降低药企生产成本,也为采购方赢得降价空间,诠释了目前国家医药集中采购体制改革的根本思路和要求。
早有新政 切勿重蹈覆辙
多年来,废除政府办的药店招标制度声音不绝于耳,招标导致的药价虚高虚低现象已是众所周知。事实上,带量采购在医药行业并不是新鲜事物。它起源于上海,后来逐步探索、发展完善,最终形成“量价挂钩”这一说法,尤以安徽省为代表。
自安徽在2015年的带量采购文件发布后,福州、三明、厦门、漳州、南平、龙岩等地相继跟风出台带量采购方案。但从真正的执行过程中,所有的方案都好像变了形,把招标的重点放在了药品降价。
在今年2月20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现在公立医院还是推行按服务项目收费,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的费用。药物采购不是医保部门掌握,花钱的不是管钱的人,药价虚高的问题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在新常态下的“带量采购”必须建立在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多方共赢的基础上,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发挥各级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带量采购的“量”才能落实!
政策深入 破解医药养医
为了能将“带量采购”的政策持续下去,国家发改委也出台了针对医院的管理条例。赵辰昕表示,下一步政府要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医疗机构成本自我约束机制。从机制上将药品由医疗机构盈利的手段转化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诊疗行为,从依靠销售药品转为依靠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管机制,健全价格监测体系,防止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对竞争不充分的品种,必要时开展成本价格专项调查和反垄断执法,对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有分析人士指出,解决高价药的核心还是要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目前看病费用普遍较低,以药养医问题突出。此外,地方药品招投标采购的不规范,也加大了药品价格的差异。
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带量采购”必须犹如当前的反腐力度一样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下大力气推进,打通药品招标采购平台中的“最后一公里”的断头路。
- 上一篇: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五大台阶
- 下一篇: 论信息化在医药物流运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