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健之佳3月在四川成都新成立中医诊所公司后,老百姓又间接控股了一家中医综合诊所公司。
01
老百姓加码成立中医综合诊所公司
近期,一家名为扬中八桥中医综合诊所有限公司的新企业正式宣告成立。
据公开信息显示,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由李琳担任,注册资本为10万元人民币,业务范畴广泛,经营范围涵盖了药品零售、中医诊所服务等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深入的企业股权结构分析,发现扬中八桥中医综合诊所有限公司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其间接全资控股。
此次新公司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扬中地区中医服务领域再添新军,同时也反映了老百姓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进一步布局与拓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医服务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青睐。扬中八桥中医综合诊所有限公司的成立,将有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同时也将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未来,该公司或将在老百姓的支持下,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更多患者的健康需求。
事实上,这并非老百姓首次涉足中医诊所。在此之前,老百姓已经在江苏、湖南、天津、安徽等地区连续落子“百杏堂中医馆”“一方百姓”等知名中医诊疗品牌,以多元化的品牌策略满足不同地域和患者的需求。
02
益丰、漱玉平民、一心堂、健之佳均已布局
近两年来,药店开设中医诊所成热潮。除了老百姓,健之佳前几个月也是在中医诊所领域频频出手。
先是2024年5月23日,健之佳在四川成都正式注册成立2家中医诊所,分别是成都锦江健之佳博仁堂美林中医诊所有限公司和成都成华健之佳博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时隔8个月后,2月19日,企查查APP显示,成都成华健之佳健设诊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由健之佳间接全资持股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3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浦仕旺,经营范围包括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以及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作为涉足中医诊所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一心堂的经营范围不仅涵盖了诊所服务和中医诊所服务,还通过一系列并购行动,成功取得了多家与中医诊所有关的公司经营资格,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医疗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漱玉平民药房旗下宥仁医疗运营着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级社区医院,专注发展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
益丰目前也在积极布局中医诊所的生意,通过自建及并购拥有中医馆、中医坐堂、门诊部、店内诊所、互联网医院等方式,且每年通过股权并购新增实体医疗机构。
“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从药到医”延伸到诊疗的步伐不止。2024半年报显示,其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拥有零售药店1116家,其中有682家设立了中医诊所。
03
“多元化”中的“差异化”或为破局关键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与药店相关的中医诊所/中医馆等公司数量从2022年年末的3193家增至4215家,增长幅度32%;尤其在2023年、2024年,药店开设的中医诊所数量出现显著增长。
为何上市连锁药店近年来热衷于开中医诊所?
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前药店业绩承压,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当前医药零售线下市场已告别高毛利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线上平台对市场份额的蚕食;政策持续调整、行业亟待戒掉“医保依赖症”;当头部多家连锁药店门店数量破万店之后,受限于各区域有限的医药快消需求,可容纳的药店数量已经触及“天花板”。在线上线下药品供大于求的前提下,坐等顾客上门,将卖出药品作为唯一目的的传统药店商业逻辑正在遭受挑战。
因此,药店如何转变经营逻辑,在这片红海中不断提升单店价值,成为药店经营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多元化”在公司高管提及的发展对策中多次出现,而中医诊所正是药店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中医诊所真的会给药店带来新的盈利点吗?这跟连锁的自身实力基础密切关联。
药店新开设的中医诊所与患者之间信任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比如,成功建立起中医诊所品牌的老百姓、同仁堂等上市连锁药店,在该赛道的布局和投入均已超过二十年。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医医疗服务盈亏周期长,医生技术特色要求高,诊所的开办在人力成本、长期运营、盈利回报周期等方面需要耐心和投入。
不过,这么多的连锁纷纷投入这门生意,足以说明“药店 中医诊所”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起码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简单梳理上市连锁药店2024半年报可以知道,在各类药品中,中药、中西成药的销售依旧保持较高的毛利率。其中,中药销售毛利率最高可达50%左右,中西成药销售毛利率在29%至32%区间。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医诊所的开设或能增加高毛利率药品的销售。
此外,连锁开设中医诊所,还要清楚自身定位。社区药店作为距离居民最近的提供健康服务的场所,具有便利性和近距离等优势。在与当地社区建立信赖桥梁后,药店开设的中医诊所可以根据周边居民不同的体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并完成煎药、慢病理疗以及轻症筛查等服务,起到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分流作用。
也就是说,连锁药店开设中医诊所更多是填补医疗空缺,并非和社区医院或大医院进行竞争,而是应该尝试去填补这些医疗机构“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而且,中医注重个体差异,讲究长期调养治未病。“药店 中医诊所”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中医里的针灸、刮痧、足疗等差异化的健康服务可以发展成为药店特色业务,解决线下连锁药店经营趋于同质化的问题。
来源:米内零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