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权威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989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4237亿元。
在这种利好下,药店如何做好保健品销售,笔者有一些观察和建议。
1.不同年龄段需求细分
根据CBN DATA《2023年中国健康生活趋势洞察报告》,青少年、打工人和年轻父母对提高免疫力的需求最高,分别为65.4%、66.5%和76.4%,银发族对保护心脑血管和改善骨骼健康需求最高,分别为76.7%和66.4%,其次才是提高免疫力的需求。
所以,药店可以推荐补锌、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的产品,补充鱼油辅酶q10的心血管类产品,以及氨糖等健康产品。
2.软胶囊剂型是购买首选
随着消费者年轻化,对于保健品的即食性和便携性需求增加,其中软糖、压片糖果、蛋白棒等形式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120%、60%和40%,而咀嚼片、丸剂、软胶囊出现下降趋势。
反观药店,在售产品依然以传统的片剂、胶囊、粉剂、口服液为主,这也间接把顾客推向线上电商,在保证价格带情况下,药店要以软胶囊为主,尽量推出不同剂型增加选择范围,同时每种剂型给出两到三种不同价格带的产品,避免因为选择太多顾客难以下单。
3.保健品“日常化”
与过去相比,人们的保健意识在持续增长,也更喜欢“日常化”的概念与服用方式,并且希望一次性满足多种保健需求。因此各种独立包装、复合多种关键成分、味道多样的保健品快速抢占市场,满足人们“随时服用、便捷服用”的日常刚需。
因此,保健品宣传要更偏向日常、痛点性宣传而非功效性宣传,比如黄芪口服液宣传点“补充精力”换成“上班太累,一瓶轻松应对”,让顾客能第一时间联想到消费利益点和使用场景,而不是生硬的功效说明。
4.老年钙片、奶粉、鱼油等市场占比近半
2023年10月,监测范围内中老年保健品中肽与蛋白质类、功能性油脂类交易额最高,分别占比27%、25%,矿物质类交易额占比17%,多糖类、维生素类交易额均占比10%。
从细分品类看,钙片、奶粉、鱼油占比最高,分别为16.7%、17%、15%,蛋白粉、维生素、鱼肝油、叶黄素占比靠后。因为饮食习惯等问题,补钙健脑成为老年人保健首要需求。联合用药时可以优先推荐,其次钙片、鱼油可以参与会员节、大型促销选品,让精打细算的老年人能划算购买。
5.植物性和维矿类产品为主流品类
调查发现,植物类和维矿类产品依然是最主要产品,其中含植物类营养素的保健品中,灵芝、西洋参、黄芪为最主要特价成分,占比分别为16%、13%、10%,人参、葛根占比为9%。
在药店销售上,首先要打破这类滋补品“贵”的常规印象,比如对比价格,如“一盒西洋参,少在外面吃顿饭就能买”;拆分价格,如“一盒黄芪,您折算下来每天仅仅才一元钱就能保养身体”,让顾客舍得购买;
其次,不少顾客还停留在这类滋补品“不能随便乱吃”的想法,可以让药师免费问诊、测试体质、搭配产品,甚至可以搭配保温杯、养生壶等赠品,促进购买。
6.骨关节产品偏好复合成分
适老人群更偏向于骨关节问题的日常预防,产品上偏好添加钙、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维生素d、胶原蛋白等中西营养元素的成分更受青睐。
药店销售时,要根据市场偏好推荐产品,可以给老年顾客推荐“氨糖 钙”为基础,并添加软骨素、淫羊藿等中西复配的营养补充剂.
对于老年肥胖人群,推荐添加鱼油、软骨素等成分的联合用药;对于老年喜欢户外徒步、跳舞、羽毛球等运动人群,推荐氨糖、软骨素、淫羊等成分的产品;对办公室久坐人群,推荐中药成分产品,如淫羊藿、黄芪等。
来源:药店经理人
- 上一篇:行业分析 | 2025年医药行业展望!
- 下一篇: 深度解析:中药保质期,局面两难!「难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