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发文,副局长施子海赴辽宁调研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等工作。
据悉,施子海带队实地调研定点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听取定点零售药店、连锁公司和医疗机构相关负责同志和代表的意见建议。
施子海强调,要进一步探索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总结完善沈阳市、大连市探索的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定点零售药店线下价格进行比价的实践,方便患者选择经济性更优的药店,推进定点零售药店价格公示、监测与治理。
公立医疗机构应该在省级集中采购平台上采购全部所需的高值医用耗材,要结合高值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实际,采取适宜方式切实提高网采率。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保中心、价采中心和辽宁省医保局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定点药店价格“透明化”,多地已经实施
需要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12月,国家医保局就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并作出3项重点要求:
1.完善对定点机构协议管理,强化对医保基金支付药品的价格监管和信息披露,正面引导市场价格秩序。
2.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管理权限,实施或委托实施价格成本调查。成本调查结果可以作为判定经营者是否以不公平价格销售药品的依据。经营者应按医疗保障部门要求,及时提供其药品生产经营的成本、财务和其他必要资料。
3.各地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快推进药品价格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按照要求及时上传监测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其实上海、深圳一线城市早在2021年就发布规定,对定点药店药价信息进行管控,顾客借此可在全市定点药店范围内进行药品比价,找到更优惠的医保药品。
2021年10月,上海发文规定,定点药店销售医保药品,价格必须在特定范围内(“红黄线”机制),并且受政府平台管控。如果药价越过“红线”,直接被系统拦截,判定无效。实行“红黄线”机制后,全市定点药店定价透明化,通过市场竞争促使医保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
2021年11月,深圳上线“医保药价通”服务,市民刷医保买药可以线上“货比三家”。同时,深圳医保局当月还发布了《关于加强定点零售药店医保药品价格监测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市内定点药店“医保药品价格常态化、信息化”监测管理。
据了解,“医保药价通”有以下4大特点:
1.全面覆盖:本市所有产生刷卡记账数据的定点零售药店都能覆盖。
2.实时动态:根据定点零售药店上传的记账数据实时更新,并能按照预设监控规则实现动态监测预警。
3.高精准度:相关药价数据均为定点零售药店记账数据,通过“医保药价通”接口实时上传并与医保结算支付挂钩,系统可精准锚定具体定点零售药店销售的每一种医保药品价格。
4.智能便民:顾客通过“医保药价通”,在手机上就能便捷查询药品价格、药店位置并进行路径导航等,不仅方便了生活,还起到社会监督作用。
有药店人士表示,部分定点药店销售医保药品存在不良现象,凡是能刷医保的,优先推荐顾客价格较高的药品,不利于节约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以及降低患者购药成本。
如果医保部门大力推广“药店医保药比价平台”,上述乱象或将得到一定遏制。